赣江边的安全“长城” 2年劝回1300名野泳孩子

14.12.2014  15:09

  一支身穿荧光背心的队伍在赣江边闪烁,为1300条生命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长城”。南昌市应急救援协会,这支民间救援队伍由百余名爱心人士组成,每年夏天,他们顶着酷暑坚守在赣江边义务值守,为戏水的市民撑起“保护伞”。12月,他们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一块奖牌仿佛为这群无私奉献的英雄们“加冕”。

   夏天每天到赣江边义务值守  

  从2007年一批热心人发起的公益性团体,到2010年南昌应急救援协会正式成立,队长单元平带领的这支队伍不断壮大。

  “我们核心成员20多人,包括了退伍军人、护士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单元平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他们的队伍曾前往全国各地救援救灾,“主要是地震,但是,地震在江西并不多发,而水上安全、洪灾才是我们常见的危险。

  2013年,单元平经过赣江边,看见一个赣江溺亡孩子的母亲在岸边哭泣,“那男孩是个大学生,刚满18岁,”单元平说,当他看见孩子母亲拿出的男孩从小学到大学的获奖证书,他的心也为之一颤,“真的很可惜。我们想,每年这样的孩子都不少,我们是不是能把孩子们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2013年6月,单元平就在那个溺水孩子被打捞上来的地点设了第一个值守点,应急救援协会每天派出6名救援队员和志愿者,在下午4点-7点值守。

  到了今年,救援队又在赣江边增设了两处值守点,形成了朝阳水厂取水口、南昌大桥北(万达华府处)、秋水广场处三个值守点。每个值守点,都配备了专业的救生衣、抛绳、救生浮标等救生装备,“每个值守点安排2名救援队员,5-8名志愿队员,志愿队员负责劝阻,而救援队员如遇到有人溺水就下水施救。

   2年劝返1300名野泳未成年人  

  这支志愿队伍已经在赣江边坚守了两年,每年从6月到9月,他们轮班值守,一天也没落下。“我们主要是劝阻来赣江野泳的未成年人,特别是没有家长陪同的孩子。”据了解,两年来,他们一共劝阻的未成年人1300多人,仅今年就劝阻了798名野泳的未成年人,急救一名溺水者,并救助十余名游泳体力透支者上岸。“对于未成年人的劝返率几乎达到了100%。”说起这两年的成绩,单元平抑制不住自豪之情。

  正是因为这张优秀的“成绩单”,才让他们在12月初拿下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的殊荣。然而,看得见的是他们的功绩,看不见的是他们背后的汗水。

  “每一天,在最热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就要出门,在赣江岸边的沙地上巡逻,太阳当头晒,是真的热。”志愿者黎齐在他的值守日记里写道,“每天晚上回家快8点了还没吃饭,每次换下的衣服都满是盐霜。每次在抱怨不去后,我还是去了;每次在我想要退出时,我还是去了。

  单元平告诉记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悲剧不再发生,当这个城市不再需要我们的志愿者,我们才感觉骄傲。

    喊叫2小时挽救13条生命  

  旬红力是南昌市应急救援协会里最年长的女性志愿者,56岁的她还有着长达11年的献血史。“去年6月,我参加了应急救援队的培训,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旬红力告诉记者。旬红力刚开始在赣江值守的时候,恰好是南昌市天气极为炎热的时节,而她家住在京东,她每天中午要顶着烈日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从城东到城北,下午2点开始在赣江边站岗值守。

  “有次,4点多的时候忽然来了一群孩子,直接跳下水就开始嬉戏打闹。”旬红力说,当时一共是13个孩子,他们所在的水域虽然看着水不深,但冬泳协会的人叮嘱过他们,那一带有个10多米的深坑,很危险。

  打闹的孩子们不听劝,他们只有一边喊叫一边哄,就这样喊叫了整整2个小时,终于把在水里的13个孩子全部劝上了岸。“我不停地叫,声音都哑了,值守期间,我的嗓子一直就是哑的,每天不停地在岸边喊叫。

  “水中救人就是跟阎王爷借命

  在岸边值守的,除了一群可爱的志愿者,还有另一批身怀本领的水上救援队作后盾。

  李重浪去年12月加入应急救援队,是救援队的主力队员。“在水中救人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徒手救援,就是在跟阎王爷借命,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借身边能用的一切救人。

  一次,他在值守时,听到一男子求救,了解情况之后,才发现是男子的爱人带着小孩在江边游泳时,身上的游泳圈被江水冲到了赣江中央,越漂越远。“那个地方是25米的深水区,情况十分危急,”李重浪穿戴上护具游过去救人,“我到他们身边的时候,女子的体力已经耗尽,基本属于乏力状态。”李重浪一直拖拽着两人往回游,从万达华府附近水域,直到秋水广场附近水域才把他们拖上岸,他已经精疲力尽。

  每次救人的经历都让救援队员们更加懂得生命的重量,也更坚定了他们走下去的决心,“虽然做的事情很平凡,但我们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