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工匠有绝活:绣出来的水墨画

30.04.2016  19:58

远看中国山水画,近看却是针绣出!拥有这样“以针代笔”的绝活儿的,是江西豫章赣绣坊的绣娘们。今天的“赣鄱工匠有绝活”,请听江西台记者王莹采写的报道:《绣出来的水墨画》。
走进豫章赣绣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那一幅幅几乎可以乱真的“水墨画”。从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到张大千的水仙图,再到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这些绣出来的“”看起来比普通的水墨画更加立体,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绣娘万娟琴正在一块绢布上绣着一幅《芙蓉幽禽图》。她把一根大约一毫米粗细的蚕丝线剖成十六份,用来绣花苞的边缘,每根线比头发丝还要细。几个小时下来,她只绣好了两个花苞。
(出录音)从根部开始绣,跟着它自然生长的纹路和方向走,下面粗一点,上面细一点,有时候用16丝,有时候用三丝两丝都有。止
绣娘面前摆着的丝线中,光绿色就有深深浅浅二十多种。一片树叶从根部到边缘,要绣上许多层,每片叶子的颜色都不相同,同一片叶子的不同部位,也要考虑光线的明暗。绣娘徐天荣说,别看只有一片叶子,里面却包含了千针万线。
(出录音)必须要有时间,用一针一线把它体会出来,一天正常的情况下八个小时是必不可少的。你聚精会神的绣,那种想把这幅画完成的愿望,会让你想不起来苦和累。止
豫章赣绣坊由“豫章绣”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余正连、周南英创立,有三十多名绣娘。周南英告诉记者,赣绣有近300年的历史,和四大名绣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绣画互融、以假乱真。
(出录音)你一眼看不出来这个画是绣的,就是一幅国画。我们的绣法来源于民间,把生活的一些细节融入刺绣当中,把事物的生长规律融入刺绣当中,对作品进行第二次重新创作。比如鸟毛的蓬松感、飘逸感,花瓣树叶的深浅过渡。止
周南英告诉记者,绣坊的绣娘大多是被赣绣的精美逼真吸引而开始学习的,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不到5%,年龄大多三四十岁。2014年11月,豫章赣绣坊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赣绣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起,工作室准备和南昌市女子职业学校合作,在两年间免费培养500个学生。周南英说,希望能招收一批更新鲜的血液,把赣绣技艺发扬光大。
(出录音)工作室主要的目标就是培训高技能人才。像四大名绣都有一个叫“手绣制作工”(职称),在我们江西省是一个空白。我们有赣绣教材,就想在江西省这块把“手绣制作工”的空白填上,就需要和学校合作。止
这些年,余正连和周南英也一直致力于赣绣的宣传推广。就在五一前,他们带着赣绣坊的作品参加了澳门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受到许多收藏家们的青睐。周南英说,虽然她和余正连的作品曾经拍出高价,但普通绣娘的作品还没有被市场认可。
(出录音)像他们学了这么多年,几千块钱一幅,没有达到劳动力的价值。其实看到的人都说特别好。止
余正连和周南英的心愿,是让赣绣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走出江西,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