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如何走出全国大示范——吉州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见闻

22.09.2015  17:58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22日电(林艳兴 吴亚芬)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城,下岗和退休的“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面临新课题。近年来,吉安市吉州区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为主题,强化社区治理,探索了一条具有原创意义的基层善治之路。2014年,吉州区被国家民政部等部委授予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

    今年初,吉安市中心城区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吉州区社区建设也被民政部作为“吉州经验”向全国重点推广。

吉州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强化社区治理

    便民是最深入的改造:二大改造、二大提升消灭老城区“三无

    吉州区文山街道西苑小区是吉安市最早的一个安居工程,配套设施缺乏,小区面貌陈旧,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吉州区作为老城区,像西苑小区这样的老住宅区只是一个缩影。这些老住宅区基本处于无物业管理、无公共配套、无安全防护的“三无”状态,市民要求改造的愿望强烈。

    如何对社区的硬件环境进行治理,改变高楼大厦旁老住宅区成为“被遗忘的阴暗角落”的不和谐反差?吉州区区委书记徐明介绍,吉州区从城市最脏最乱的地方入手,持续不断实施小街小巷和无物业管理小区“两大改造工程”。

    按照“铺平群众出行路、点亮百姓门前灯、净化居民小环境、清理社区下水道、贯通城区排污管、脸上沿街绿化带、平安社区群众创”的要求,三年多来共改造完成212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解决了群众期盼已久的突出问题,近10万居民因此受益。

    如今的西苑小区,路通了,灯亮了,街道变整洁了,空气变清新了,居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昔日的老旧小区“大变脸”,成为了全省社区建设的一个示范小区。

    吉州区还全面启动市容环卫和农贸市场“两大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清污、治乱、拆违、添绿”环境正式活动,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了城区9个菜市场改造,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了垃圾压缩转运等一批环卫设施。

    在社区建设上,吉州区始终强化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注重抓示范“锦上添花”,更注重抓难点“雪中送炭”。除了抓示范点以外,吉州区将抓社区改造的精力和财力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用在那些虽然没有参观性、示范性,但老百姓又迫切需要改造的小区上去,正是这样,社区建设才得以向纵深推进。

习溪桥街道“一口式”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服务是最有效的治理:“一个窗口”破解街道“机关化

    社区是便民的窗口,社区建设不仅仅是社区办公场所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与居民生命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建设。

    “没想到这么快,只要把材料交给工作人员,后面的事就全部由他们代办了,‘一口式’受理真是太方便了!”在吉安市吉州区习溪桥街道“一口式”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傅先生只花了短短五分钟,就办好了退休报到接管业务。在以前,他需要去劳动保障局、街道、社区好几个地方,填表、交材料,前后跑下来得花好几天。

    吉州区自从2014年6月份起在习溪桥街道全省首创“一口式”社区事务受理模式以来,居民可以到这里来办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等52项业务。“以前是进一个门要找不同的人办同一件事情,现在我们提倡进一个门找同一个人办好所有的事。”吉州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管萍介绍,各乡镇街道过去几十人坐在窗口“一站式办理”改为四、五个窗口全年无休“一口式办理”后,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机关化问题,让更多的干部腾出精力走出机关,面对面服务群众。

    除了政务服务“一个窗口”的便民服务外,吉州区在“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中不断丰富为民服务的内涵,还打造了“社区服务一个‘中心’”、“居家服务‘一个电话’”的便民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一个中心”就是每个街道都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托幼早教中心、平安联创中心。各街道、社区还可根据小区居民需求创设若干特色项目。目前,吉州区已建成居家养老、卫生服务、文化体育等90多个社区服务场所向市民免费开放。

    居家服务“一个电话”,创办了全省首个淘宝式家政服务平台,即“12343服务在线”,培育了红杜鹃家政、井岗红嫂等服务队伍。西苑社区主任彭艳华介绍,“12343”服务平台上有700多家企业24小时为市民提供150多项居家服务项目,居民一个电话就可以享受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