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慰问要重实效

16.12.2014  20:00

  ●丛 谈

  元旦和春节即将到来,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已经开始或正在准备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察民情、解民忧,这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具体措施。

  但从往年的走访慰问来看,个别部门或单位的态度及方式并不尽如人意,有的领导干部不自觉、不自愿,迫于压力,不得不做做样子,应付了事;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走访慰问时层层陪同,随行人员前呼后拥,并有媒体记者一路随行;更有的领导干部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干脆委派他人代为走访,等等。如此一来,致使走访慰问走了样,变了味,流于形式,失去了意义。笔者以为,今年的走访慰问决不能图热闹、走形式,必须要心对心、情暖情、实打实,注重效果。

  其一,要摸清底数,做好准备工作。走访慰问并非仅仅是走走问问,而是通过走访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几年,往往被人提及较多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这不能一概而论。走访慰问事前要做足功课,对被访对象摸清底数,了解情况,查明原因,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走访,需要“鱼”的给“鱼”,需要“渔”的给“渔”,做到帮扶措施因人而异,对年老体弱的,多采取物质帮扶;对缺少技术的,指定专人包保;对缺少资金的,帮助协调贷款,这样才能切实满足走访对象的实际需求。

  其二,要转变作风,做到亲力亲为。尽管年终岁首的工作千头万绪,领导干部还是要妥善地安排好工作,改变往年由基层干部具体落实的做法,亲自到基层去,亲手将慰问物资等送到群众手中,借此机会多与百姓群众唠唠家常,谈谈项目,既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基层困难群众的疾苦,又让他们切身体会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真正把走访慰问这件好事办好。其三,要建立制度,确保收到实效。元旦和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不是扶贫助困的终结点,而是切入点。要通过走访慰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经常实地走访,实现与被访对象零距离接触。这样,既可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时了解群众的具体困难,使其帮扶工作更有针对性,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群体逐步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