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百年沧桑 书写全新传奇

16.12.2013  11:22

  走过百年沧桑 书写全新传奇

  15日上午,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里人头攒动,作为我市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馆的开放在南昌掀起了一股火热的文化高潮。

  坐落在红角洲傩文化公园内的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厚重古朴的装修风格和陈展的200多幅南昌瓷板画艺术精品,不仅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美感巧妙结合,还充分体现了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与现代展示技术的完美融合。人们在参观、品味着这座景色宜人,与环境协调的现代建筑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了南昌这块红色热土独特的文化魅力。

  穿越历史带来直观体验

  走进博物馆大门,一幅体现孝文化的二十四孝图为主题内容的大型浮雕墙映入眼帘。

  浮雕描绘了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集中反映了与南昌瓷板画文化同源的慈孝文化精髓。

  在序厅正中,播放着以高科技全息影像技术配合水幕打造的超立体大型宣传片——《南昌瓷板画》。宣传片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的由来及发展道路。在这部宣传片中,不仅有南昌瓷板画传人、瓷板画老艺人以及南昌美术品工艺大师的身影,还有大量的实物和珍贵的影像资料,通过影像艺术化再现各种记忆交织,让人们对南昌瓷板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多媒体高科技设备的使用,更为博物馆的陈展增加了多样性、趣味性和便捷性,为观众带来更多直观体验。

  领略南昌瓷板画的独特精妙

  走进以陈列展区,庄重沉稳的装修风格,将传统的展陈方式与现代展示手段融为一体,不禁让人陶醉在南昌瓷板画悠远而厚重的文化底蕴之中。该展厅以时间为脉络,展现了200多幅南昌瓷板画的精品佳作。

  展厅中第一套作品就是由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创作的南昌瓷板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五代伟人肖像画系列,该系列每幅作品平均耗时数月之久。由于冯杰大师系统地学习过西方绘画知识,因此他将传统技法与西方艺术融为一体,把南昌瓷板画推向了更高的艺术舞台。在展厅的大型作品中,还有一幅长3米、高1.7米的大型瓷板画作品《三军仪仗队》,是由冯杰大师携青年画家胡超共同创作完成的,画面中海陆空三军飒爽的英姿配以浓墨重彩的渲染,以昂扬向上的军魂凸显出新时代中国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如今南昌瓷板画在创作题材上日益丰富,由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数十位画家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的瓷画作品《南昌八一起义》,就是依据现存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一幅油画创作而来。这也是首次尝试将南昌的红色文化结合西方油画的形式展现在瓷板上。

  南昌瓷板画在百年的传承中,至今已诞生了邓碧珊、王琦等六代杰出的代表性传人,展厅中还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一份南昌瓷板画传人时间年表,同时展出了瓷画大师们精心绘制的六代传人的肖像画以及每位传人的真迹作品,这些作品都属于南昌最传统的瓷板肖像画。

  以山水和仕女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一直是传统的中国人更为偏好和喜爱的题材类型,展厅内还有《渔樵耕读》、《春夏秋冬仕女图》、《西江揽胜图》等作品,线条流畅、颜色清新淡雅,备受好评。

  还原传统制瓷工艺过程

  南昌瓷板画在白胎瓷板上使用特殊的瓷用颜料进行手工绘制,再经高温多遍烧制而成,是一种平面陶瓷艺术品,可以说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属于南昌传统民间绝技。绘制一幅成功的瓷板画作品一般需要经过勾轮廓、彩像、修像、烧制、加彩再烧制等多个步骤,只有经过这样反复的加彩和烧制,才能达到这种重工重彩的效果。

  为了更为真实和直观地还原早期制瓷、烧瓷的全过程,博物馆还结合浮雕刻画的手法,设置瓷窑场景还原,生动地还原出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制瓷工艺过程。瓷板画的制作工艺按照顺序可以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赋釉和煅烧四大工序。这种互动体验,能让大众更为直观地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

  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是古典气息与现代气息完美结合的产物。据了解,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除陈列经典南昌瓷板画作品外,今后还将增加南昌红色题材、本土历史及人文等风格各异的新作进行轮展,让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开馆后南昌又多了一个文化新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全面了解这门浸透着南昌这片土地人文灵气的技艺。博物馆也配有专职讲解员,为游客讲解南昌瓷板画的历史,和一幅幅瓷板画背后的故事。

  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