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山里的贫困儿童

13.12.2014  13:02

    新华网江西频道12月13日电(记者 周密 陈子夏 秦宏)2014年冬天来得早,气温不断下降。记者走进江西偏僻山村,走近贫困儿童群体。在昏暗的房间里、豆大的烛光下、破旧的餐桌旁,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不仅有生活艰辛带来的泪水,更有对未来的期许,对生活困境的坚韧。

    在逆境中,贫困儿童用自己的爱演绎着坚强不息,让人们心灵颤抖。他们需要人们用爱心温暖,度过寒冬!

    小姐妹稚嫩肩膀有大担当

    “想妈妈,她回来时我就能歇一会儿。不过照顾爸爸,我不嫌累。”10岁的小女孩彭芸微笑着告诉记者。3年多来,这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与上中学的姐姐一起,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个深山里差点被不幸击垮的家。

    彭芸一家住在江西赣县的偏远山村——湖江镇湖田村。2011年4月,父亲彭景良发生事故,花去几十万元保住性命,四肢却失去了自由活动能力,并因此欠下30万元债务。

    姐姐彭丽15岁,妹妹彭虹6岁。爸爸瘫痪后,妈妈外出务工,平时三个孩子不仅要上学,还要肩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姐姐彭丽所在的湖新中学离家有好几十里路,只能周末回家准备好一周吃的咸菜,替爸爸洗洗澡。平时照顾家里的重担落在了10岁的彭芸身上,上学、照顾父亲和妹妹、操持家务成了她的生活常态。面对繁重的家务、米饭加咸菜的生活,彭芸毫无怨言,每天像个小大人一样烧灶做饭,给爸爸喂饭、洗脚,督促妹妹吃饭。

    “小孩很懂事,她没钱买零食。别的孩子买零食吃,她会远远走开。”彭芸的班主任邹瑞清告诉记者。

    目前,当地政府已为这个家庭办理了低保,母亲罗春梅在外打工每月捎回来的几百块钱也在支撑着这个家庭。但湖新中学的老师们仍担忧不已:“彭丽很爱学习,想考上高中,但明年初中毕业后失学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彭芸也上初中,无法继续每天照顾家里,重担就只能落在最小的妹妹身上了。我们也给她家捐过钱,但是力量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热心人士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坚强面具男孩:为了在阳光下欢笑

    13岁的周涛家住江西遂川县泉江镇洋村,是遂川荧屏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今年3月份,周涛因事故被严重烧伤,虽最终脱离了危险,却被毁容。

    周涛还在抢救时,家乡的同学和乡亲已经动员起来。当地教育部门发起的募捐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其中许多小学生都将自己积攒下的零花钱拿出来帮助周涛。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多达十余万元的善款被送到正为医疗费奔走的周涛父母手上。

    出院后,周涛必须整天戴着面具一样的弹力带,走在路上有不少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但周涛仍坚持返校上学。为了让他能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荧屏小学专门安排周涛进入全校为他捐款金额最高的一个班。班主任冯老师告诉记者,戴着“面具”的周涛,总会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为了让他重新树立自信,细心的冯老师没有把周涛和其他孩子区别对待。

    周涛渐渐融入了集体,变回了那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荧屏小学,记者正好遇上周涛在课间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班里的一个同学说,“周涛和我们没什么不一样,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玩,只是他不能跑、跳、晒太阳,不大方便。希望他能早点治好伤,我们就能一起出去春游啦。

    对一个经历了严重事故、承受毁容之痛的孩子,社会给予的精神支持,让他重获生活乐趣。未来,周涛的手术费、医疗费,将是这个家庭的巨大负担。希望社会关爱能帮周涛脱下面具,在阳光下欢笑。

    8岁女孩撑起一个家

    8岁的徐娜,是江西修水县的一名小学生。每天她在功课之外的“必修课”,是做饭、洗衣、照顾妹妹和妈妈。小小的个子,怎么看都与那些大人才能掌控的锅碗瓢盆“很不搭”。

    三年前,母亲侯小荣患上尿毒症,父亲徐文为求医四处奔波,散尽家财。原本小康的一家四口,只能蜗居在一处月租200元的旧房内。目前,当地部门已为这个家庭办理了低保;爱心人士帮这个家庭开了间袜子小店,并发起“全城购袜”爱心活动。侯小荣换肾需要30万元的医疗费。为能攒到尽可能多的钱,徐文起早贪黑,一天做好几份工。为帮父亲减轻负担,小徐娜“承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

    “我都没想到女儿这样懂事,为我分忧。”徐文这个坚强刚毅的汉子提起女儿,不禁红了眼圈,“这三年来就没带她和小女儿好好玩过,让她们享受快乐的童年。

    当记者问徐娜,有没有什么心愿时,徐娜只说:“希望我们家能赶快攒够给妈妈治病的钱,让妈妈好起来,一家能开开心心地生活。

    一个本有无忧无虑童年的孩子,被迫早早长大;本该被爸爸扛在肩头宠爱的孩子,却早已用单薄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对家人的爱,让尚处懵懂年岁的孩子这样懂事。

    “山里的禾苗,如果有了阳光,会更绿

    这些贫困儿童,他们大多懂事、乐观,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但贫困让他们过早品味着生活的艰辛,扛起家庭重担。如果有更多“阳光”照耀这些“禾苗”,或许他们会看到更多光明。

    一位家长听了他们的故事后,表示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当记者看到大多数贫困儿童坚强的稚嫩眼神、乐观的精神,内心由衷地感动,更是心里隐隐作痛。

    闭塞、落后,是山村贫困儿童生活环境的整体写照。蜿蜒而上的山路,一头是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一头是漏风的房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穷,影响着贫困儿童的身心发育。比穷更可怕的是,这些贫困儿童很可能错失因接受教育而改变命运的机会。辍学打工的命运轨迹与他们如影随形。

    当被问到有什么理想时,6岁的贫困儿童赖宝南坚定地告诉记者:“打工赚钱,赚钱买玩具,给妈妈买东西。

    虽然透着稚气,但一些贫困儿童早已扛起家庭重担。如果更多的人能够伸出援手,或许能改变更多贫困儿童的命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