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勇:特权是对公民的不尊重

30.10.2013  18:24

  今视网10月29日南昌讯(记者 胡康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江西省委常委会坚持整改落实不松劲,让群众感到明显变化。10月29日上午9时,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作客“为民服务  真情实意——省委秘书长与网民面对面”在线交流活动,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方式征询并回答网民诉求,并围绕中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及反对‘四风’”问题等相关话题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

  “听取真话,真心话、真实话;了解真情,真情况、真境况;交流真心:说心里话,道心中情。”访谈一开始,赵智勇就用三句“”言概括了参加访谈的来意和目的。在访谈活动中,他也不避谈领导出行警车封路开道、基层工作应付检查、江西农产品滞销、“庆典风”泛滥等热点问题。


赵智勇与网民在线交流       

  领导出行不封路是对公民的尊重

  一个地区有特别情况包括比较大的活动时,交通管制、警车开路是往年老百姓都能遇到过的事。访谈中,网友“骑着白马的唐僧”向赵智勇反映,去年有一次开车在路上,碰到路口交通管制,只让车往东走,不让车往西走,听说是某领导来附近工地视察,老百姓讨厌这样的封路、管制,只会添堵、扰民。

  对于网友的反映,赵智勇表示过去确实存在,“我想解释一下,一个地区在遇有特别情况包括比较大的活动时,实行一定的管制措施包括交通管制是国际通行的安全保卫惯例,许多国家都采用,只是不同的国家,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罢了。”赵智勇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交通管制太多,百姓对此十分反感,不仅严重干扰了老百姓正常出行,也人为地在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设了一道“”,一道“隔心墙”。“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也是需要我们警醒的。

  2012年底,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对领导出行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根据中央这个规定,江西省也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提出9个方面59条规定,其中对领导出行调研也有具体规定,主要是要求不得派警车开道,不得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不得封馆、封场和封路,不得限制群众的活动。

  在交流中,赵智勇还例举了2012年12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到九江调研的一些细节。赵智勇说,李克强在九江调研轻车简从,没有大量的随员、警卫;接待上也很简化,领导同志一行住普通宾馆、普通房间,吃自助餐;出行不封路,考察不扰民,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都可以和考察车队并行。

  “有一次路过一处十字路口遇到红灯,车辆按规则停行等候,随行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拍下这一场景后说,这是建国以来中央电视台拍到的第一份中央政治局常委车辆在红灯前停车的资料,我们随行的同志都很有感触。”赵智勇说,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来了一种清新的作风,也带了一个好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广大网友,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外,今后像过去这样的交通管制、封路,将不会再发生了。

  赵智勇说,不封路仅仅是一种表象,在不封路的动议背后,在不封路的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对公平享有“路权”、“观展权”的尊重,对公民的尊重。“我们不仅要从物质意义的层面,在马路上不封路,更重要是要从精神的层面,在思想深处,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不封路’,既然来自人民,就理所当然地应当在人民之中,做人民的一员,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拉近与百姓的距离。

  江西“庆典风”正在“消肥减肿

  往年“庆典风”泛滥,一些地方和单位以各种名目、借各种时机搞“庆典”,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也助长了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网友“轻风”在网上互动时说,近年来各种名目的庆典搞得实在太多太滥,凡开工就搞奠基,凡通车就搞典礼,台子都搭得很大、很阔气,用一下就拆掉,浪费严重,看了很心痛,想知道省委在这方面有什么改进措施?

  赵智勇回答说,庆典泛滥,归根到底是形式主义作祟,好大喜功。对清理和规范庆典,省委的态度一以贯之旗帜鲜明。今年8月,省里明确要求“一个压减”、“四个取消”,即最大限度地压减各级党政机关举办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数量;坚决取消主题重复、立项随意、效果欠佳,且党政机关参与程度较深、财政负担较重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取消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工或以各种名义乱收费、乱摊派、拉赞助的活动;取消以营利为目的或违反有关经济工作纪律和财经制度的活动;取消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党政机关名义举办的活动。

  “我给大家说2个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和庆典有关的事。一个是新余复市30周年。大家可以看到,新余既没有条幅高悬、彩虹门装点的场面,又没有鲜花簇拥、鼓乐齐鸣的气氛;既没有开设庆典会场,也没有安排庆祝晚会。只是安排在10月18日上午,新余市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一起,观看‘新余市30年经济社会发展图片展’,就算为系列庆祝活动开了头。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仅一场晚会就需要财政支出资金至少300万元。另一个是10月26日江西财大90周年校庆。之所以选择那天举办校庆活动,正因为是星期六,不会对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造成干扰。校庆当天,学校也仅在校园内摆放一个彩虹门,悬挂一条标语,欢迎各地嘉宾。”赵智勇说,目前,在制度的约束下,省内各地市、单位各种节庆、庆典、展会正在“消肥减肿”。
    
   给基层干部“松绑减压” 让基层工作更真实

  网名为“清江一叶”的基层青年干部在交流中也向赵智勇吐露了心声,称自己在工作上不搞形式没法应付上级,不吃喝享乐没法沟通同事。“你曾与青年干部座谈时说,要善于与‘自己’作斗争,不拒小、不拒微、不拒卑、不拒败、不拒弃,很希望你能与我们这些青年干部多谈谈心。”网友“我爱万泉河”也就基层工作的难处反映到,工作苦点累些都不怕,最怕就怕上级搞检查。花样百出的检查评比,不仅使基层干部疲于奔命,也逼着大家弄虚作假。不知道省委能否给检查评比“瘦瘦身”,给基层干部“松松绑”?
    
  赵智勇和“清江一叶”交流时说,人成长有多种形式,但是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形式,一类是好形式,一类是坏形式。溜须拍马是坏形式,自强不息是好形式。讨好卖乖是坏形式,独立自我是好形式。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把关系庸俗化,把关系用在了讨好、卖乖,可以有一时的好处,但是走不长。人应当坚定的按照自己选择的目标,非常阳光的大步朝前走。人要不惧小,不惧微,要扎扎实实从点滴做下来。“很多人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似乎他非常辉煌,在过五关斩六将,但是他也有走得慢的时候。而走慢程的时候更好,是一种经历、财富。这种成长的基石会更牢,也会走得更远。所以我希望大家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有一天能够把自己的目标实现。
    
  在回答“我爱万泉河”的问题时赵智勇说,适度的检查评比,对推进工作很有意义。但是,任何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泛滥起来就会变味,就可能成灾。检查评比只是推动工作的手段之一,不能作为主要形式,尤其是不能成为唯一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检查评比泛滥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评比出来的。不然,“奖牌一屋子,工作老样子”,有什么意义?那些劳民伤财的检查评比,严重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基层和群众的负担。

  清理规范检查评比只是治标,更重要的还是要治本,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省委已经明确,要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市县和省直部门以及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唯GDP,不以数字论英雄,不要给乡镇、街道下达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和招商引资任务,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公共服务、群众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的工作。下一步,省委还会进一步给基层干部“松绑减压”,大力营造鼓励干事、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江西农业要发展 要把农产品当产业做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在本次在线访谈中,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产业不发达也成了网友关心的重要问题。网友“赣南阿楠”说,又到了脐橙上市的季节了。天气虫害,挂果不好发愁,脐橙丰收了又怕难销售。江西是农业大省,但是时常都会出现滞销的情况。针对这一块,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赵智勇说,江西很多农产品都丰产,但丰产不丰收,农民损失惨重。每次农产品滞销,政府和媒体都会帮着“叫卖”,把这件事当成一个很大的事情在做,但这只能治标。“我们关键是要治本,这个本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要找到农产品为什么销售难?它主要是我们市场意识、预算行情、把握信息的能力还不强。种和销脱节,会种不会销。农民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但是怎么销就找不到北了。”赵智勇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就是需要打“提前量”,就是在做生产布局的同时,帮着老百姓来做农销。不一定老百姓自己做农销,下好营销的棋,把销售的问题解决。要全力以赴来解决,但是全力以赴解决的同时,还要更深层次的解决。

  江西是一个产茶大省,但确确实实不是一个销茶的好省。网友“小乱哥”提问说,中国以茶文化盛行,早在1915年,江西就有浮梁茶、遂川狗牯脑扬名美国,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但百年后,茶馆依然是小茶馆,茶文化盛行的是吹牛打牌。星巴克的成功是欧美文化的成功渗透。单纯指责,不如学习,江西能否开出“星巴克”式茶馆?

  对于网友的提问,赵智勇回答说,江西要把茶产业做上来,首先要进行革新。以星巴克为例,星巴克有一个特点,跟现代人的快节奏相适应。一杯咖啡不会品两个小时,中国的茶文化不一样,要一柱香,一把琴,一杯茶。江西茶产业要真正做下来,就一定要改造它。 “我们要向英国的红茶学习,要改造它,包括包装,包括我们营销的网络,包括我们装茶的茶具,让人买了一杯可以走,放在兜里不会洒。”赵智勇说,要做高档茶,真正要做成星巴克这样,就要把茶作为农产品的产业来做。要把茶农的茶整合好,来借鉴成功案例的营销模式,把江西的茶叶做成一个品牌,做成茶文化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