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雅芝受力挺看网络空间变化

14.01.2015  18:24

曾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上海滩》中的冯程程和九十年代的《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娘子在大陆广有影响的赵雅芝,由于在微博上晒了一张经过天安门的照片和简短的附言:“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个有着国家认同的朴素表达居然在微博里引来了一些人一哄而起的谩骂。

这种令人错愕的现象在微博中已经出现过多次。香港明星刘嘉玲、温兆伦等也都曾经因为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而受到了微博里的谩骂甚至围攻。这种围攻或谩骂一般都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一是说这些明星爱国目的不纯,是想来大陆捞钱,由此讨好。这其实不过是多年来的“五毛”之说的扩展。二是说爱国的理念早就过时,常有引用诸如“爱国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等诸如此类的名言来嘲笑爱国,说是国家民族意识已经过时。三是说爱国情感的表达妨碍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这往往由一些大V发出激烈的声音,而后就一批人在评论和转发中肆意谩骂。这类的说法夹杂着许多粗鄙和凶悍的言辞,一下子形成一股风潮,似乎想通过这样的谩骂使得表达爱国的情感的人受到震慑,让他们在一哄而起的谩骂声中感到畏怯,再也不敢发声。这似乎也是近年互联网生态中的一种特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