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工运之星”真面目

23.12.2015  09:37
原标题:起底“工运之星”真面目

  记者从广东警方获悉:据群众举报,警方12月3日破获一起涉嫌假借工人“免费维权”之名实施严重刑事犯罪的案件。以“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为主要平台进行活动的曾飞洋、孟晗、彭家勇等7名犯罪嫌疑人,目前已经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服务部”自称是中国第一个“劳工NGO”,但经警方查明,该组织早在2007年就已被工商部门注销登记,目前也未在任何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却在近几年频频现身于珠三角地区的劳资纠纷现场,在幕后策划、组织、操纵工人罢工,激化劳资矛盾,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严重践踏工人权益,并在境内外大肆炒作扩大自身影响,将劳资纠纷的矛头指向政府。

  在境内外媒体早期的报道中,“服务部”曾经作为民间工人维权公益组织的典型案例出现,而其负责人曾飞洋也因常常见诸报端而享有公益明星的光环。一个曾经的媒体宠儿为何会突然遭到警方的调查?曾飞洋及其领导的“服务部”这些年究竟做了些什么?在耀眼的光环之下,还暗藏着哪些不为公众所知的内幕?

   曾飞洋是谁?

  在过去的报道中,曾飞洋自称从大学毕业后曾在广东南雄司法局工作,后因工作太悠闲而辞职,不久加入“服务部”帮助工人维权。

  事实上,如今为社会所了解的“曾飞洋”却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冒用了他人的身份。

  曾飞洋本名曾庆辉,1974年12月出生,广东南雄人。在就读广州某中专学校期间,他因嫖娼而被学校除名。1994年,曾庆辉找到一名叫“曾飞洋”的同乡,以曾庆辉的城镇户口与“曾飞洋”的农村户口互换为条件,两人对换身份,以便曾庆辉冒用“曾飞洋”的身份参加高考,并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法系大专班录取,两年后毕业。此后,曾庆辉就一直冒用“曾飞洋”的身份至今(为阅读方便,下文仍称其为曾飞洋)。

  1996年毕业之后,曾飞洋进入南雄市司法局工作。在此期间,曾飞洋与有夫之妇通奸,后因女方不愿再继续保持关系却遭到曾飞洋的纠缠,曾飞洋因侮辱妇女被当地公安机关处以15天行政拘留。不久,曾飞洋辞职。

  1998年,曾飞洋加入廖晓峰创办的“服务部”,在廖晓峰离开后接手。

   免费维权”,接受境外大量资金资助

  起初,“服务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无偿法律咨询,通过承办涉及外来工的侵权个案、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来维持机构运作,以此打响了名气。

  自2002年开始,“服务部”以开展工伤探视、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项目等名义,开始接受境外一家基金会大量的资金资助。据警方透露,该境外基金先将资金打入位于香港的另一基金会的账户,再由位于香港的基金会工作人员亲自携现金进入国内。2009年之后,曾飞洋专门在香港成立公司,直接接受来自这家境外基金会的资金。

  此外,“服务部”还接受来自西方多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资助,并与外国驻华使领馆保持频繁的联系。有了这些资金之后,曾飞洋正式以“免费维权”的名义在珠三角地区展开活动。

  2010年,香港一家名为“中国劳工通讯”的组织开始介入资助、拉拢曾飞洋的“服务部”。“中国劳工通讯”每年向“服务部”提供70余万元“活动经费”,并直接负责发放曾飞洋本人的工资。

  但与此同时,曾飞洋需要每月向“中国劳工通讯”提交财务报表,并在每个季度和每个年度向其做出工作报告,该“服务部”的会计蒙某某说,在香港“占中”之前,曾飞洋以前“每个月要去香港一到两次”。另外,“中国劳动通讯”也派人员入境参与“服务部”管理和维权活动的具体策划,并“坐镇”过工人罢工谈判的现场。

  警方在其住所和办公室发现大量反动书刊、培训书籍、口号标语等材料,“足足装了十几麻袋”。警方初步调查显示,曾飞洋多次出境接受培训,并长期向境外提供中国“劳工运动”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