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捕鱼打工赚钱 鄱阳湖禁渔渔民转产找路子

01.04.2014  12:49

  3月30日,鄱阳湖余干县康山水域显得有点冷清。30多艘渔船一字排开停靠在港湾内,渔民们正忙着补网修船。

  鄱阳湖又迎来禁渔期,湖区不少渔民要么修补船网,为6月下旬捕鱼做准备;要么像候鸟一样选择外出务工,禁渔期结束后返乡捕鱼;也有不少渔民利用三个月的禁渔期的时间差,跨省捕鱼搞养殖。

   跨省捕鱼

  南昌县塔城乡青岚村,渔船全部进港。而在安徽安庆的内湖上,有该村的渔民在撒网捕鱼。在江苏无锡的内湖,同样来自南昌县的渔民承包了水面搞养殖。    

  塔城乡地处老抚河沿岸,三面环绕青岚湖及抚河水域,以捕鱼为主的渔船达200余艘。为解决禁渔期间渔民生产出路问题,该乡派出乡、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奔赴外地外省联系渔船捕捞业务,及时解决了禁渔期间一部分渔船的作业出路。

  今年,该村已输送30余艘渔船和人赴江苏、上海、湖北等地内湖从事养殖、捕捞工作。同时该村积极筹措资金5万余元,清挖避风渔港,确保禁渔期间渔船集中停靠。

  “余干县有不少渔民,也是因为禁渔的原因,举家到广东或广西的内湖从事渔业捕捞,每年7月返乡。”省渔政局渔政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江西,不少候鸟式的渔民,在鄱阳湖禁渔期内,跨省从事捕捞。其中余干县就有不少渔民常年在外省捕捞,不再返回鄱阳湖,“候鸟”成了“留鸟”。

   外出打工

  与青岚村不同的是,新建县南矶乡的大部分渔民在禁渔期选择外出务工。该乡有几千渔民,他们也像候鸟一样,禁渔期出外打工,开网捕鱼之后返乡捕鱼。由于大多没有一技之长,这些渔民只能在建筑工地做些简单繁重的苦力活。

  余干县瑞洪镇渔民张顺昌,上周把船拖上岸后,和妻子到南昌找活干。在八一广场附近的零工市场,夫妻俩很幸运地被一家电器仓库雇佣,工资不高,两人加起来一个月3500元,但老张已经很满足了。老张说,他们更习惯水上漂的生活,禁渔期结束后,他们还是要回到渔船上。

  “除了捕鱼,我们没有其他特长,但我们能吃苦。”对于渔民来说,这3个月所干的工作,显然不像捕鱼那么得心应手,有的甚至还找不到工作。老张说,不过政府也会积极想办法,获取捕捞证的渔民,在禁渔期内都有补贴。此外,当地政府还会为渔民们提供打工信息或联系工作,对于特别困难的渔民还会送温暖上门。

  在都昌,对于禁渔,渔民们大都能够理解,很自觉地上岸歇业。“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担鱼。”他们知道,不在鱼儿繁殖时进行保护,最终渔民的利益也会受损。

  据介绍,禁渔期,湖区政府组织沿湖乡镇渔民经商、搞运输或外出打工;农信社还提供小额贷款,帮助渔民渡过暂时的难关。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