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治水新思路 保障江西水安全

22.03.2015  11:34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炳军

  今天是第23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从今天开始至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我省降水丰沛,河流众多,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我省水安全保障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动员全省人民大兴水利。全省建成水库10819座、堤防总长1.3万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26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2872万亩,为粮食生产“十一连丰”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灾损失,水生态环境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靠前,鄱阳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泊中目前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

  保障国家水安全,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是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作出了重要部署。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治水新思路,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意识,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高我省水安全保障水平。

  立足“节水优先”,不断推进用水思路的转变。一是推进居民和单位树立节水观念。深入开展节水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使爱水、护水、节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为习惯。二是推进工业用水从低效率向高效益转变。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倒逼企业实施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三是推进农业用水从大水漫灌向节水减排转变。加快重点灌区节水改造、新建节水型灌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四是推进公共机构用水从粗放向精细管理的转变。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实现公共机构用水精细化管理。

  把握“空间均衡”,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一是以实施江河湖库连通工程为核心,构建全省丰枯相济的水网体系,促进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均衡,近期重点推进赣抚尾闾连通工程。二是以国家推进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鄱阳湖、浯溪口、四方井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科学调度的工程体系,促进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均衡。三是以统筹区域江河湖库使用功能为重点,构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功能体系,使水域的开发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协调统一,促进水资源功能上的均衡。四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为突破口,构建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制度体系,实现全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重“系统治理”,不断实现治水路径的突破。一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系统治理。近期重点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二是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在治水路径上取得突破。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调整治水策略,丰富治水内涵,拓展治水半径,岸上岸下齐治,在错综复杂的治水实践中蹚出一条治水新路。

  坚持“两手发力”,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各级政府通过建立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水生态补偿制度,深化水利改革,大力简政放权,不断创新治水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构建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资源水生态环境节约保护的制度平台。另一方面,通过BT、BOT等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地方水利投融资平台,解决治水财力不足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全省上下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水治理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必将有力保障全省水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