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身边的人和事,只因为灵感来源生活

02.12.2015  15:17

      服装报讯(记者/郑江丽 实习记者/高波平) 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作为我校一年一度的大型赛事,既是为了检验我校师生的教育教学成果,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今年的润华奖舞台依然流光溢彩,霓裳艳影,“门前故事”“轻松·旋律”“影影布息”“胡同记忆”“东方韵”……一件件设计新颖的参赛作品,在中国古风韵味十足的音乐声中,模特们身着设计师灵感和汗水的结晶走上T台,给人一种多彩、梦幻的感觉,一个个服装系列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文化品位和较强的实用性,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创意带来的无限魅力,目睹了辛勤汗水结出的累累果实,享受到了靓丽与大美的视觉盛宴。
      “爱笑的人运气都不太差。”银奖作品《幽山夕梦》设计者陈珍笑着说:我十分热爱国画,所以,在得知今年润华奖主题是“中”的时候,就想自己的参赛作品一定要用国画作为元素。中国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因此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把这种传统艺术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注入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与流行,民族与世界,个性与时代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原创精神的体现,不正是当今国际时装潮流中独有的风情,也是设计师在时装舞台上的最佳表现方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付出了,总能有所收获。”陈珍说:“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第一次做这样完整的一系列服装。从顶着大太阳跑市场、选面料、找配饰,到一遍遍调版、制作样衣,再到成衣用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其实,获不获奖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使自身的专业及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件漂亮的衣服,我要做让人喜欢的设计” 银奖作品《门前故事》的设计者,13服设19班的张越洋自信的说,“这就是我的梦想。”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门神,更有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表达了中国人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传统的门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寄托人们的期望,承载了人们的祝福。而作品《门前故事》引用门神的元素,并使用手工艺印刷术的方法,绘制衣服上的图案。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结合传统元素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中国风和服装的融合,是创新也是对设计者的一个突破。
      “说实话!我们一直都是觉得能够认认真真的完整的完成一个比赛比拿到奖更重要!这个奖我觉得是对我们付出的一种肯定吧!”铜奖获得者13服艺二班的黄湘汝既兴奋又很淡定的说。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和”,所以她和罗春兰合作的作品结合国际流行的一些大廓型和中国经典唐装的特点让中国风的服装更具国际范儿。她们的作品《》传递的就是一种以和为贵、其乐融融的状态。设计者在制作过程中,为使这一系列男装的每件服装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在工艺版型上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改善,制作过程中也适当的做一些加减法,使作品更加简约时尚。
      本次比赛的最佳创意奖作品《症患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设计者去年经历的一件往事启发的。本届大赛的主题为“中”,可以以中国风来进行诠释,像古香古色、典雅、纯色……都可以成为本次服装设计的出发点。然而余学德并不把这些收入脑海,“中”对他来说是中国风,中国情节,但是运用到服装设计上他是有不一样的理解。打破常规思维,开创不一样的“中”时尚。他想起,去年他的伯父得了心脏病,进行心脏手术,亲戚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情景。他的《症患者》的设计理念雏形由此形成,他将“心脏病”的理念引入其中,面料上他选择用轻柔棉麻面料和的较重棉花填充制作成一种体积感和轻重平衡的效果。他的设计稿图是最原始的白色效果图,没有将细节体现出来,并且没有舞台效果和视觉冲击。余学德自己独自进行手绘并且运用素描的关系体现出空间感。并将布料进行染色,为了达到服装设计的最佳效果前前后后,他进行了5次染色,才得到了相近的中度红,才得以在T台上展现我们所看到的服装效果。因为对“中”独特的诠释,从设计稿到成衣都格外显得与众不同,所以最佳创意奖获得当之无愧。在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的时候,他说,“感谢身边的人和事,只因为灵感来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