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逃费成南昌咪表泊车管理夭折主因

27.02.2015  13:31

▲咪表泊车收费被人工收费取代。本版图片 晨报记者 徐柳平

  咪表计时泊位,相对目前的人工收费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规范和透明,同时对车主而言可以明确自己停车的位置是不是合法泊位。相对于城市越发严峻的停车难问题,路面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记者了解到,咪表在南昌遭“”并非个案,国内采用过咪表管理停车的城市超过50个,但多数无疾而终,其中还包括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北京从1999年就开始应用咪表,但目前95%处于闲置状态。那么,在国外火爆的咪表为何在国内就“水土不服”?

   现状:

  国内50多个城市的咪表大多成“街头弃儿

  咪表在南昌遭“”并非个案,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引进了咪表实施停车收费,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大连四座城市根据香港和澳门的模式,进行了比较早的试点。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车辆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南昌、杭州、贵阳、成都等50多个城市纷纷引进咪表。

  虽然说有这么多城市进行了试点,但是咪表的类型、收费时间等也是五花八门。最早的有投币型,但是目前用的越来越少,基本上已经淘汰了;第二是IC卡感应型,就是读取经营单位自己发行的IC卡,实现停车收费的功能;第三是投币与IC卡感应相结合型;第四是手机支付型,通过手机软件支付停车费;第五是电子标签型……

  然而,这50多个城市却普遍遇到了一个难题:国外推行火爆的咪表却在国内“水土不服”。比如:1999年,北京装了1万多只咪表,但是没用多久,就成为了“街头弃儿”,上海的咪表几乎没怎么用过,威海、宜昌等城市也在运营不久就撤掉了咪表。咪表在试点的过程中,大多被闲置成为街头昂贵的摆设。

   难题:

  车主不自觉缴费成咪表推广难题

  包括南昌在内的国内50多个城市的咪表大多成为“街头弃儿”,那么,咪表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

  “用咪表当然好,人工收费会出现讨价还价、私自划线、收费不规范的行为,而且停车费用到底用到哪去了也无人知道。”在一些市民看来,通过咪表等电子设备进行计时收费,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车主进行强制收费。

  南昌市政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收费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监管难处,近年来收费员乱收费等现象也屡禁不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路面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将是大势所趋。

  南昌的咪表工程是政府引进的,为南昌金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目的是提示车主在占道停车时,应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而咪表停车管理很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精准地计时,按时收费。那么原本由咪表计时收费的停车位,为何又改成了人工收费呢?

  “咪表收费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场没有收费员,车主停车后需要自觉刷卡,离开时再次刷卡缴费,这个过程无人监管需要车主自觉。但实际过程中车主们‘逃费’严重,也就是停车不刷卡。”南昌金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咪表收费是全智能化管理,在没有管理员看守时,绝大多数司机都是一停了事,并不会主动刷卡缴费,公司也考虑过催款,但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缺少相关政策支撑,最后只有派人来守。

   现有的法律对车主逃费监管存空白

  另外,也有业内专家表示,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车主逃费监管存空白,造成逃费率高,管理漏洞大,效果不佳,也是咪表收费难以营运下去的一大原因。

  尽管咪表有投币、IC卡以及电子标签等各种类型,但运用于国内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该专家分析,首先投币类型的咪表,内地城市跟香港、澳门不一样,香港、澳门的车主很喜欢随身携带硬币,并且也有条件携带硬币,这在内地城市不常见。

  IC卡感应型,办卡和充值比较麻烦,外地车主使用起来不方便。手机支付型,如果是作为单一的支付手段,必须是智能手机,如果不是智能手机,也就不能使用了,操作起来相对比较繁杂,上了一点年纪的车主或者市民可能不会用,并且受信号影响也比较大。

   规划:

  今年或将推行地磁感应停车收费系统

  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停车管理理念,只是将咪表作为一种更有效的收费工具,而没有认识到咪表在限时停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上的核心功能。目前国内也有地区在很好地发挥咪表的功效,例如香港。香港约有2万个路边停车咪表,分别提供大型货车、私家车、摩托车的泊位。而这些咪表,均由香港运输署直接管辖,收取的停泊费全数会拨入港府财政。 鉴于咪表的优劣,南昌市政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计划启用地磁感应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把地磁感应与POS机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地磁感应的作用是记录车子什么时候停进去,什么时候出来,能比较客观地把这个数据反映出来,应收金额比较准确。“我们准备在几条路上试运行,如果运行得好的话我们再在南昌全面地推广。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