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车检费用取而难消,谁套的马甲?

20.05.2014  12:07

  3年前,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曾联合下发过通知,取消运营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收费、运营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收费。可时至今日,宁波运营车辆二级维护检测费、综合性能检测费依旧在照常收取,从未停止过。对此,检测企业回应称,两项收费是属于经营性收费,经物价部门批准,不在取消范围内。(5月19日《现代金报》)

  明明是3年前就已经被取消的车检费用,却至今仍在“光明正大”地收取,要不是车主偶然间在网上看到相关取消通知,这笔钱还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更令人气愤的是,面对记者的采访、车主的质疑,车检站相关工作人员还振振有词,说什么“通知里规定取消的是行政事业性质的收费,而他们检测站是企业,自负盈亏的,属于经营性收费,不在取消的范围之内”,仿佛自己还在理了。

  殊不知,对于这种试图以“经营服务性收费”替代“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而规避政策的小心思,中央早有觉察。在2012年12月30日下发的《关于公布取消253项涉及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到:此前按照规定取消的运营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收费、运营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收费,有些地方仍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收取的,自2012年2月1日起,应一律取消。对此,不知那位工作人员还有何话可讲?

  当然,“乱收费”这种事情不是企业自己可以说了算的,要是没有地方政府的默许、纵容,很难想象车检收费能够违规进行三年之久。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在这起违规收费事件,当地政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原本应由行政部门收取的车检费用,在宁波为何要交给企业来收,改头换面成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车检收费的标准并不低,如有车主反映他一人一年就要缴纳上千元,3年下来势必是笔庞大的收入,那么其账目问题是否清楚,比如总共违规收了多少钱?这些钱又去了哪里?有无被侵吞挪用?

  这些年,中央各部委清理违规收费的行动开展了一波又一波,但这则新闻再次提醒,必须警惕一些地方“巧借”信息不对称继续变相“乱收费”。事实上,详究那些违规收费企业的背景,大多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直接受政府领导,至少也是国有控股。像宁波市车检站所属的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当地交通运输领域的“红顶官企”。这重身份不能不令人怀疑,所谓“经营服务性收费”只是当地为了规避政策套的一件马甲。

  事实上,就算这些钱最终没有落入政府的腰包,当地政府也难以逃脱干系。毕竟,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中央的相关规定,侵害了广大车主的切身利益;同时,它也严重干扰到正常的行政治理,容易导致政企不分,出现政府公司化、企业权力化等倾向。相比前者,后一点的危害或许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