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规模 “转”出效益 新余土地流转盘"活"农村经济

08.05.2014  09:32

    新华网江西频道5月8日电(廖小伟 敖卫兵)眼下,正是农民备耕的忙碌季节。选种子、买化肥、翻田地、修农机……可在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联盟村等一些乡村,农民们的备耕活却轻巧了不少。“我家的地全部租给了村里合作社搞有机蔬菜了,我啥也不用管,一亩地每年给800多元的租金不说,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又可以就近照顾家庭,真是一举多得。”谈起土地流转的好处,联盟村村民杨春英高兴地说。

    既是“地主”,又是“长工”,既给“打工”,又当“股东”,这如今在新余的农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杨春英所说的界水联盟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新余市土地流转的一个生动案例。在平等自愿、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合作社将全村及周边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并将集中起来的土地出租给蔬菜种植大户,收取土地租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股东”,除每年的土地租金外,还可就近在蔬菜基地里打工,增加了致富的渠道。界水联盟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王” 邱建军告诉笔者,目前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达2300亩,大棚700余个,让近2000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年给农民带来直接收益达5000万元。

    近年来,新余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的作用,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有效破解了新时期农村“有地无人种、在家无力种、能者少地种”的难题。该市出台一系列促进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加大奖励扶持力度,鼓励一些有胆识的农民放开手脚,大胆承包土地集中经营,另一些农民则走出土地变身为产业工人。土地流转犹如一缕春风,给该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盘“”了农村经济。像联盟村的蔬菜产业一样,依托土地的规模化流转,水稻、苎麻、蜜橘、葡萄、翠冠梨等特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该市渝水区水北镇的种粮大户敖小忠,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20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打破传统种植模式,购置了40多套农机具,走向了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水稻亩产比一般农户种植的增产200斤以上。

    面对农村土地流转越来越火的发展势头,新余市在今年1月份组建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鉴证合同、法律咨询、收益评估等服务,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工作平台。截至2013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1.66万亩,涉及农户4万户,耕地流转率达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