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聚综改】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转思路、建团队、搭平台,努力提升学院实力和育人水平

20.07.2015  17:07

 

      物联网与智能计算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落户学院;学院参与申报的“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科研项目逐年增多;学校十佳教师评选多人入选;学生竞赛成绩捷报频传……这是近年来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转变发展思路,以科研团队建设为阵地,以平台搭建为突破口,以项目申报为抓手,以学生竞赛成绩为检验培养成效的生动写照。   审时度势,理清学科发展思路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在以薛锦云为首的老一辈学者带领下,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等曾经取了较大成绩,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和学术地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遍地开花,计算机学科竞争异常激烈。面对此情此况,如何保持学院的发展优势、如何在强手如林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及时组织全体教职工经过多次聚焦学院改革发展的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共识,那就是,学院要发展,教师要成长,学生要成才,就必须通过抓团队、建平台、报项目、去参赛等为抓手,多措并举,学院才会有地位有影响有吸引力,教师才会出成果上水平受尊重,学生才会增才干长本领有竞争力。       清晰的办学思路为学院砥砺前行指明了方向,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努力践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做。学院改革发展成效逐年显现,平台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   立足实际,狠抓学科团队建设       学院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以精品课程建设、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为载体,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先后组建了“智能信息处理”、“可信软件开发方法”、“分布式计算与数据库”、“教育测量与统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五大科研团队。学院制订了科研团队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团队负责人责任制,要求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制订团队发展规划、坚持团队责任导师制、指导课题申报、组织重大项目攻关等。此外,学院强化学术交流制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座讲学。近年来,学院每年都安排100余人次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访学,参加学术活动,也先后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梅宏院士、上海复旦大学陆汝钤院士、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院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高永晟教授等来学院讲学、开展学术研讨或指导。201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了2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8项省级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9篇,被EI、SCI、ISTP收录54篇,获得软件著作登记权1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同时,物联网与智能计算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和“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也成功获批。   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团队、项目、平台、学院的发展等,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来体现。近年来,在科研团队的引领下,学院教师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涌现了全省模范教师揭安全、十佳教师万宇文等。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带领学生走入学科前沿,特别是通过“卓越工程师”、“正大学子”计划等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学生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学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国家和省级竞赛,以赛促学,以赛验效。2014年,《程序设计人才“四层次四阶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得了江西省第十四批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6项,省级奖励16项。学院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年来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015年,恰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系)成立30周年,面对信息技术(IT)时代向数据技术(DT)时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起航,迈上新的征程。(文 /图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