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渡去或留 多听听市民声音

25.02.2014  12:04

广州石井石门—南海里水草场的轮渡撤销后,过去不到5分钟的水路,现在得花上至少2个小时换几趟公交才能到达,或者花50元打“摩的”前往,而轮渡的收费是2元。

近年来,大桥、隧道逐渐取代了轮渡的位置,不少老街坊有着深厚感情的渡口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果生活因此而变得更方便了,这样的转变值得称道。但在这条跨越广佛的轮渡取消之后,两边老百姓的生活反而变得不如以前方便。单纯从便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改变并不划算。

按照南海区相关部门的说法,取消轮渡是因为安全考虑,渡口所经水域有较多大型船只通过,水流也比较急,还表示要在撤销渡口后以公交代替渡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轮渡取消得挺利索,后续措施却慢了好几拍。一方面,在轮渡取消一个月之后,至今每天还有上百市民在江边等候这永远不会再开来的轮渡,这说明知会工作显然没有做到位,等了半天却不见船来,若误了事谁来负责?另一方面,以公交代替轮渡的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却没能对接好老百姓的需求,线路走向却“另辟蹊径”,并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取消轮渡后的种种不便,最终埋单的只能是需要来往两岸的居民。话说回来,这条轮渡存在已有半个多世纪,其兴起因民生需要,被取消却是行政力量的结果。5分钟和两个钟的用时对比,证明轮渡出行还是比公交要方便不少;而停运前每天2000~3000人乘坐渡轮,也可说明轮渡出行的需求量并不小。综合这两方面因素不禁要问,轮渡的取消到底合不合算?有没有可能顺应民意将轮渡保留下来,加以规范完善,或者干脆新建桥梁,一步到位解决两岸的出行问题呢?当然,有关部门所说的安全问题要考虑,但在航运方面并非没有协调的空间,找到兼顾安全与民意的折中办法,比简单撤销轮渡更符合公共利益。

实际上,此前早有民意影响决策的案例。比如小洲村连接广州大学城的便桥,本来已定性为危桥要拆,但因该桥号称是步行和骑行者从小洲村出入大学城的“华山一条道”,因此拆除计划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对。最终,有关方面决定改拆除为维修,引得市民拍手称赞,这便是善于听取民意的结果。这条连接广佛两地的轮渡航线一经取消便闹出如此多的不便,在广佛同城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还宜多听听来自民间的声音。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