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战役实施阶段仍然经历战场决策变化

18.08.2015  13:39

原文配图: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中,经过1947年连续发动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我东北野战军已经把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要点及其附近狭小地带。在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之际,1948年2月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通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基本形势,要求东北野战军利用冰期歼灭敌人,同时分析了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今后动向,明确指出,“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并提出了“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设想。此后,东北野战军经过近半年的作战实践探索,历经几次重大决策变化,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设想。回顾组织实施辽沈战役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决策变化,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辽沈战役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深刻认识辽沈战役方针的正确性。

  从确定先打长春到转入南下作战

  在冬季攻势结束时,东北野战军对如何解决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要点的国民党军队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当时对毛泽东提出的“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设想认识不够,认为在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区的战略重心一直在北部,南部的大片新解放区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巩固和建设,而领导机构和主要的人力、物力的储备都在松花江以北地区,所以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长春方向,并没有考虑主力尽快南下的问题,部队主要部署在长春周围和四平地区,采取一面包围长春一面整训的方针。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1948年4月中旬,东北局和东北军区负责干部会议讨论东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问题,确定了先打长春的作战方案。4月18日,东北局和东北军区主要领导人致电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明确提出拟于5月中下旬集中9个纵队的兵力,实施攻打长春和阻击援敌的作战方案,并“力图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时间内全部结束战斗”,而认为打其他方向的敌人均有较大困难。4月22日毛泽东复电:“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但同时也强调对南下作战的困难不能估计过高,明确指出:“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