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敬平:过半大学生逃离北上广是好声音

13.02.2014  12:17

  北上广,曾令无数大学生倾心,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在汗水与泪水中苦苦打拼,也要坚守。如今,尽管这些一线城市仍让不少毕业生难以抗拒,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求职时更加务实,选择回归。有调查显示,2013年,超六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在河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大河报》2月12日)

  十多年寒窗苦读直至大学毕业,当然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才干,同时也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作为繁华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自然成为大学毕业生们就业的首选。可是这些地方就业竞争激烈不说,就是能找到一份工作,但是,住房和户口仍会像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那动辄数万元一平米的房价让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只能是望房兴叹,至于户口也由于种种限制基本入户无望。即使如此,许多大学生依然难抗诱惑,纷纷聚此求职兴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学生们做此选择无可厚非,同时也是北上广成为人才汇聚宝地,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固然许多毕业生们实现了自己到北上广工作的理想,但理想毕竟不能当饭吃,当房住,一些列现实问题和困难在时时考验和煎熬着他们。这个昔日慕煞多少人的风光一族,如今也有了难以承受之重,大都市房价畸高,入户困难,再加之优越感、归属感、安全感齐齐消褪,都市光环黯然失色,压力大、强度高、焦虑多一同抬头,返乡潮暗流涌动,纷纷选择告别都市返乡。有调查显示,2013年,超六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在河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能正确看待自己,思考问题和选择工作更加理性。是成熟的标志。

  我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内陆,落后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跟进,很多中小城市跟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差距逐渐拉小。两相比较之下,大城市生活的压力和艰辛显得尤其清晰,勾动了大都市闯荡的人们那根思乡的神经。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在都市工作的人、甚至许多白领也选择返乡就业。他们返乡并不是想重演父辈们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是家乡小城市的许多单位在向他们招手,凭着其所学的知识和在大都市打拼多年的积累的先进经验,到了新单位如鱼得水,深得单位领导或老板的赏识,很快就能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发展上升的空间十分广阔,待遇自然也不会比原单位差,甚至更好。再说是生活在乡情、亲情、友情之中,其生活质量远非大都市可比。因而,回乡发展”开始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家乡的领导和老板们尝到了“白领返乡”甜头后,自然会加大力度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凤凰返乡。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是,这种现象也像一把双刃剑,给一线城市带来了诸多烦恼,如用工荒、技术骨干流失等等。值得引起重视和反思。有许多人在都市和单位打拼多年,已成为单位的骨干,甚至是独当一面的业务精英。这些人的离去,给单位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即使再招新人,也还有一个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尤其是那些独当一面的业务精英,他们的离去,甚至会给单位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成为单位难以承受之痛,而且,这种痛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想从根本上解决“精英返乡潮”这一全新的课题,绝非是一朝一夕、一城一地之力所能为。

  我想,随着用工荒和“精英返乡潮”的出现,给大都市和相关单位的领导也敲响了警钟,发愁不是办法,只有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起码应该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让他们能实现基本生活无忧,才能稳住人心,留住人才。否则,别看你是大都市,就可能沦为二三线城市的培养人才的基地,好不容易把人才培养出来结果又飞走了,再培养,再飞走。因此,这就逼迫大都市决策者们必须在留人留心上下力气做文章,以改变这一尴尬的现象,重拾人们对大都市的向往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