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要更多制度“铆钉”

01.04.2014  12:36

过紧日子是政府和公务员最基本的公共伦理,不只是弘扬党关于艰苦奋斗的一贯主张,也是把有限的公共财力更多地用在公共建设和基本民生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过去的一年,中央实施八项规定,大力整治“四风”,力度是空前的,“文山会海”“奢侈浪费”“迎来送往”等不正之风得到很大遏制,有钱不敢花、有奢不敢享、有礼不敢收,大致是政府和公务员最直接的感受。“紧日子真的来了,紧日子就得真来”,既是对动真格力度的惊叹,也是习惯大手大脚骤然收缩产生不适的喟叹。

对于中央自上而下整治“四风”、过紧日子带来的成效,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也是比较满意的。与此同时,群众又担心不良风气会不会反弹。的确,不必讳言去奢从紧过程中,更多地依赖查处与惩戒的威慑,明察暗访、群众监督、媒体曝光,严查重处,一究到底。但是反过来看,作风建设一抓就灵,效果立竿见影,恰恰反映出相关监督、管理与惩处机制的缺失,恰恰反映出相关制度对政府与公务员过紧日子约束与钳制力弱的问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在中央对“四风”保持高压态势的背景下,私密会场的升温,网络送礼的火爆,公务员收入缩水的躁动,公务员不吃拿卡要,但不办事的苗头等现象逆向而行,给治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足见,过紧日子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公务员习惯这种日子,以及由此形成的自觉。过紧日子归根结底仍然是规范公共财力合理支出和规范权力运行的课题,推动治奢从俭长效化、常态化,显然需要深入推进政府改革,用更多的制度“铆钉”,把权力与奢欲、贪欲钉在牢笼内。(原载星辰在线)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