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运行平稳 沪港通顺利通过“压力测试”
吴比较/制图
今日,沪港通迎来周岁生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称,在两地业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沪港通在过去一年中运作平稳、交易结算机制不断完善。
他强调,成交虽然未见火爆,但沪港通是一座天天开放的大桥,而不是一场音乐会,其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
过去一年,沪港通在运作机制上并没有出大的纰漏,但有观点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初出茅庐”的沪港通还是多少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交易情况不如预期火爆、沪港通“南冷北热”等,多名业内专家认为,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与两地投资者互相对对方市场不熟悉、投资品种不够丰富等有关。他们建议,沪港通接下来可以通过加强在两地投资者之间的知识普及宣传、增加投资品种等内容下功夫。
交易与市场行情相关
证券时报记者查询发现,截至11月13日,沪股通累计额度余额为1792.48亿元人民币,占总额度的59.75%,过去一年最高单日成交额为234亿元人民币,发生于今年7月6日;港股通累计额度余额为1582亿元人民币,占总额度的63.28%,最高单日成交额为261亿港元,发生于今年4月9日。
这意味着,无论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在过去一年使用的额度均未超过一半,甚至均在四成上下。
对此,李小加认为,沪港通成交量并非港交所的关注重点,尤其在开通初期,运营的平稳和安全才是关注的指标。在这两项指标上,沪港通给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即使是在今年夏天内地和国际股市暴涨暴跌期间,亦如此。
香港证券业协会主席缪英源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两地监管部门的立场来看,沪港通的机制运作畅顺,已经是成功了。他认为,经过一年的洗礼,沪港通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压力测试”,内地与香港无论法制上、结算上、交收上、监管上都完全达标,测试出这个新颖的金融基建的可行性。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沪港通推出一年运作畅顺的情况下,有望再将模式复制至深港通等领域。
沪港通开通至今一年,为何交易情况没有如预期般火爆?有分析认为,今年年中A股和港股遭受暴跌式股灾影响,尤其是A股由5000点急挫至3000点,令境外投资者十分担忧,市场投资者热情随之冷却。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指出,沪港通过去一年当中,交易活动总体是正常的,但除了开盘的开始阶段交易情况比较活跃之外,大多数的时候则显得“并不很活跃”。桂浩明称,这与投资者对市场、市场本身没有做好充分认识有直接关系。
香港当地券商一名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沪港通开通已经一年,但现在对于沪港通的宣传还没有到位,而两地的投资规则和投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陈嘉禾则进一步认为,现在港股通在成交交易情况上不及沪股通,是由于有些内地投资者较少考虑投资价值研究,对新市场研究也不太上心,喜欢跟风,因此投资港股通的热情也比较小。
他们建议,接下来沪港通的发展,可以在宣传和知识普及上多做些动作。
投资者望增多投资品种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内地与香港两地专家均认为,沪港通推出后,虽有助于更多内地投资者认识港股,增加对港股的投资兴趣,但官方提供的沪港通渠道、尤其是港股通渠道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不满,沪港通给投资者提供的投资机会与投资者的预期有距离,导致沪港通氛围下双边市场互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都不够大。
香港当地券商从业人士指出,官方引导的投资目标股份,并非都是内地投资者的偏好。“尽管我们强调,每个人的投资理念都有偏好,但目前沪港通可供选择的港股,均以大蓝筹、一线股份为主,偏向稳定性。”该人士称,由于两边的市场投资结构不同,内地市场以散户为主,而这些散户大多钟情于高增长性股份,然而这类二、三线创业板股份却未被列入港股通投资名单。
针对目前沪港通渠道下,内地与香港投资者更倾向于集中在例如茅台、腾讯、阿里影业等大蓝筹身上,香港一名业内人士称“可以理解”。“因为腾讯等这些大蓝筹股,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属于稀缺品种,是香港市场独有的股票,交易的风险也比较小;而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由于投资主体是机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A股当中的蓝筹股、绩优股。虽然双方的价值认可不一致,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类似的。”
缪英源指出,在机制上取得成功后,业界更加希望沪港通的成功能够更进一步。“现在沪港通只包含大型公司,但对内地很多散户来说,小型公司的波幅更合乎他们口味,未来沪港通应争取放宽投资者门槛、增加可供投资的公司,以进一步活化沪港通。”
深港通开通更值得期待
桂浩明指出,目前,沪港通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当中包括双边交易时间存在差异、导致投资者在操作当中存在一定问题,造成交易的不方便;投资者在买入和卖出股票的过程中存在两次的汇率变化,这无形之中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桂浩明建议,如果沪港通接下来要改善交易情况,必须要加快完善沪港通的制度,想办法解决包括交易时间差异、汇率以及投资品种的问题。
内地一家券商从业人士告诉记者,沪港通开通后,过去一年该行新增内地客户多达数千名,客户均较喜欢创业板、概念股、有话题、股价高增长的股份,像汽车股、新能源股等都是受追捧的股票,而投资二、三线股票以及创业板的交易则超过一半。
有市场人士则将希望放在了深港通身上,分析认为,尽管依然存在交易时间和品种的问题,但在沪港通的实践基础上,相信深港通会尽量弱化这些缺陷。还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正在计划的深港通如果开通,就能够满足内地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因为内地的投资者偏好小盘股、科技股和新兴行业股,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内地估值比较高,在香港的估值却比内地便宜很多,很受内地投资者的欢迎。”(见习记者 张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