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铁路局“电子运转车长”上岗 15日起全面启用客车列尾装置

15.10.2014  01:05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10月14日南昌讯(蔡栩 彭德华 记者 申莹莹)一副臂章、一个乘务包、一副对讲机、两面信号旗,在列车尾部运转车长“手舞口呼指挥”向司机通报列车运行情况,这种人工监看列车运行状态的方式,明天起将随着“电子运转车长”的上岗,由火车司机“一指禅”轻点按键取代。

  10月14日,记者从南昌铁路局获悉,10月15日零时起,南昌铁路局管内旅客列车(除动车组列车外)将取消运转车长值乘,全面启用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实现“人控”保安全模式全面升级为运用科技设备更加精准实时的“机控”模式。

  据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铁路运转车长在旅客眼中是一个幕后的岗位,但运转车长却是列车运行时的“安全监控员”。铁路部门在列车尾部配备运转车长,主要负责指挥和监护列车运行,向司机确认列车运行编组、去向、车次等,具备发车条件,以及空气制动压力符合正常范围值,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司机,核对列车头尾风压状态等信息是否一致。

  随着铁路线路、车辆等级不断提升,“电子运转车长”应运而生替代了人工操作。顶岗后的“电子运转车长”可以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列车尾部风压数据,向火车“黑匣子”发送代码,司机按键即可通过数字显示和语音方式直观监看列车尾部的实时风压;当风压不符合要求时,还会自动向司机发出报警,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电子运转车长”成长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子运转车长”始用于货物列车,取代货车运转车长。

  第二阶段:2000年后,旅客列车也开始试验安装该装置,并取得成功。

  第三阶段:2010年起,南昌铁路局在全国铁路率先引进技术设备,在经过大量的实地实验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陆续在现有车辆上安装客车“电子运转车长”。

  第四阶段:2013年7月,在全国铁路普速旅客列车上进行试运行,实行“电子运转车长”与运转车长两套模式共同作业。

  第五阶段:2014年10月15日起,全国铁路旅客“电子运转车长”正式顶岗,列车运转车长岗位退出历史舞台。

   运用范围 :适用于货物列车、数字编号的普速旅客列车、“L”字头的临时旅客列车、“K”字头的快速旅客列车、“T”字头的特快旅客列车、“Z”字头的直达旅客列车。不适用于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