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众越近看问题越清 井冈山人武部助力老区旧貌换新颜

23.05.2014  00:29

  今视网5月22日吉安讯(朱士碧 记者 良保)“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听着熟悉的红歌,踏着青石板路,干净整洁的村容,让人感觉宛如走进了画中仙境——这里是井冈山拿山乡渥田村。

  渥田村能有如今的面貌,离不开井冈山市人武部的辛勤付出。对此,当地老百姓赞叹道:“是他们帮我们出谋划策才让村里大变样,是他们时常来帮助我们打扫卫生使村里干净整洁,只要我们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及时帮助解决……


井冈山拿山乡渥田村


井冈山拿山乡渥田村

  离群众越近 看问题越清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该人武部干部职工最爱唱的一首红军歌谣,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

  今年2月26日,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报到第一天,就轻车简从,深入拿山乡调研走访,找老支书、老党员、农户代表座谈,了解村里现状,倾听群众心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人武部干部职工在老百姓心中是什么样子?……”刘宗成问得十分仔细,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掏心窝的大实话。

  沟边村不少村民反映,近几年村里先后有6名癌症患者,大家担忧是不是水质有问题。刘宗成认真了解情况,记下了满满几页纸,当即联系地方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选派人员实地检测,结果表明水质没有问题,及时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你放下官架子,心里装着老百姓,群众就会相信你、亲近你,就能拆掉隔心墙,接近党和群众、人武部和群众的距离。”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崔伟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下七乡有不少群众居住在深山林区,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地方政府启动移民工程后,老百姓却反应平平,响应的寥寥无几。崔伟获悉后立即行动,先后10余次爬山涉水,深入移民村组,耐心听取群众诉求:有的群众故土难迁,舍不得祖上留下的房屋,有的担心安置补偿标准偏低,无法满足新建住房的需要。人武部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移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还出动民兵整治移民点环境、铺设道路,帮助200多户移民顺利搬迁。

  黄坳乡后挂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上访村”,村民苟瑞凤因责任田纠纷,走了5年的上访路。井冈山市人武部在走村串户时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就上访问题寻根溯源,多方协调力量为群众排忧解困,并在村里开设村务公开栏,所有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统上墙。“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慢慢的,村民心平气顺,人心思定,一派发家致富的繁忙景象,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先后深入20多个乡村,走访300多户群众,征求意见建议200多条,及时为群众解决了30余件实事,用一件件亲民爱民、边问边改的实际行动,写出了一份份充满真情实意的民情报告。


民兵正在给猕猴桃套袋子,防止虫咬和烂果。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始终放心上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一首传唱弥久的红色歌谣,让人想起战争年代井冈山的落后与贫穷。“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最大的心愿。

  厦坪镇菖蒲村位于井冈山北大门,是中外客人凭吊、游览井冈山的必经之路。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猪牛不入圈、垃圾屋后倒、污水满地流的“脏乱差”村落。2008年,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骨干30余次进驻该村,帮助制定“三价三改”“五通一气”建设规划;拆除危房,硬化地面,整修排污水渠,发展“农家乐”。

  当年,菖蒲村一跃成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省“最具魅力的村庄”。做农家乐的村民龙峰告诉记者:“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收入才1000多元,现在自己搞收入多了,日子好了。

  农村要想富,必走产业路。自2002年始,人武部围绕“生态强市”,持续动员组织群众实施“一村一品”绿色工程。他们帮扶黄坳乡石角村建起油桃示范区、茅坪乡桃寮村发展高产毛竹、鹅岭乡白石村引进赣南油茶、拿山乡沟边村种植红心猕猴桃……并建立起市场化营销机制,使山区特色产品走上了“订单式”发展轨道。昔日的荒山野岭很快变成了一个个“绿色银行”。

  干为民事,谋百姓福。人武部干部职工坚持以苏区干部为榜样,以身作则、一心为民。近年来,人武部先后帮扶12个贫困村摆脱贫穷,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为使扶贫开发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扩展,去年11月,在南京军区领导倡导下,井冈山市人武部与战区经济发达的上海长宁区、江苏海门市、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安徽巢湖市、福建福清市、江西贵溪市等6个人武部,携手开展“联学创新理论、联创先进组织、联建文明乡村”活动。由井冈山市人武部牵头,6个兄弟人武部协调当地政府对口支援井冈山市6个贫困乡镇。

  目前,首批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医院学校改造升级等26个重点工程已经启动,落实资金3100多万元。

  守护人民群众安全 从未离开过

  “嘀铃铃……”今年4月12日10时30分许,井冈山市人武部作战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

  “杜鹃山景区索道发生轿箱坠落事故,200余名游客被困空中,请求紧急支援!”值班员一边向部领导报告,一边吹响了集结号。仅40分钟,民兵应急分队就赶到了事发地点。人武部领导临危不乱,指挥兵分三路,一路疏导交通防止发生踩踏事故,一路安抚游客情绪,一路协助排除故障。经过数小时奋战,200余名被困空中的游客全部获救。

  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人民。新的历史时期,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甘当守护人民群众的战斗队,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最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今年大年初四晚6时许,人武部政委崔伟在值班室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着了火。他二话没说,马上集结30多名民兵,迅速赶到现场。山坡上烟雾弥漫、火光映天,在大风的“裹挟”下,火势正迅速蔓延,严重威胁附近加油站的安全。

  崔伟当即立断,根据兵力、火势和地形等情况,迅速确定了“两侧合围、多点突破、分割包围、开辟隔离带”的救火方案。他一边指挥民兵利用铁锹、扫把等工具展开作业,在浓烟中奋勇开辟防火隔离带,一边让加油站将加油机内的油抽回油罐,防止出现意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奋战,山火被完全扑灭。村镇领导感激地说:“危急关头,有民兵应急连在,老百姓放心!

  快反能力缘于平时准备到位。这个人武部根据不同任务特点,对各类应急方案进行完善修改,对各类库室进行规范统一,对各种装备器材进行标准化配备,先后补充下发遂行森林灭火、抗洪抢险器材21类800余件;按照民兵骨干培训、分队训练、课题演练的步骤,组织民兵基地化训练,提高民兵分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近年来,井冈山人武部紧急出动40余次,圆满完成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重大任务,营救群众1200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人武部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连续7年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旅团单位”。

  记者手记

   通过对井冈山人武部事迹的采访,记者从中深深地感触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带着红土地滋养过的精气神,以“不忘人民养育恩”的质朴情感,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了“还是当年的‘红军工作队’”的好口碑。

  井冈山市人武部以先烈先辈为镜,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当好革命传统的擎旗人,生动诠释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诀窍”与成效。他们的事迹启发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只有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支军队的血脉,带头弘扬、带头坚守、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保持老样子、塑造好样子!

  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是激活红色基因、让党的光荣传统接力传递下去的具体抓手。各地党员干部要以传承革命传统为荣,把弘扬革命传统转化为深入实践的强大动力,满怀激情,满怀信心,勤于奉献,勇于拼搏,用实效赢得群众信任,用实干为群众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