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还有多少“霸王条款”为消协所不知?

20.07.2015  17:04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南京多家电影院,发现大部分电影院都是拒绝外带食品进入的,其中5家影院还在检票口摆上了“谢绝外带食品”告示牌。从外面买的食品不允许进影院,为什么影院自售的就能带进去呢?很多观众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对此,消协相关人士表示,影院的做法属“霸王条款”,如果市民发现这类情况,可以拨打“12315”投诉。(7月20日 现代快报)

  消协人士凭借专业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不费吹灰之力就鉴定出电影院的“谢绝外带食品”属于“霸王条款”。并按照惯例“再次”友情提醒市民发现这类情况,可以拨打“12315”投诉。

  可是,作为专门对付“霸王条款”的消协组织,难道事先不知道市场上有此“霸王条款”?要知道电影院“谢绝外带食品”早已属于公开的秘密,因为不少地区的的影院都有这样的规定。比如在南京,多家电影院检票口“谢绝外带食品”的六个大字赫然在目,只要消协工人人员以电影院为目的地走上一走,轻而易举就将此“霸王条款”逮个正着。

  那么,为何这样一条极易鉴别的“霸王条款”居然逃过消协专业人士的火眼金睛,并且在市场上“茁壮成长”?让人不得不发问的是,市场上究竟还有多少“霸王条款”为消协所不知,对付他们仍期冀于消费者的投诉举报?

  事实上,今天的消协俨然是一个兵强马壮的组织。据中国经济网资料,目前全国县以上消费者协会已达3000多个,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31个。在农村乡镇,城市街道设立的消协分会,在村委会,居委会,行业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厂矿企业中设立的监督站,联络站等各类基层网络组织达15.6万个,义务监督员,维权志愿者10万余名。人员队伍不断壮大,覆盖网络愈发健全,按理说各级消协组织完全有能力早发现一些“霸王条款”,并且早向他们“说不”,何以会安然无恙到消费者举报之前?有的甚至举报后仍还“健在”?是相关人员到市场上“走几步”不够,还是鉴别能力不强,亦或处置水平不高?

  消协对付“霸王条款”,应该不至于“单调到”唯有“消费者举报——消协鉴定——查处调解”这一条。公众更愿意看到,各级消协组织对付“霸王条款”的办法更多,这其中自然包括舍得下深水,及早发现及早处理,真正防患于未然。须知道,让市场上的“霸王条款”越来越少,这本身是消协组织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