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这一年]江西将首现千亿元工业园区

22.11.2013  22:34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面对内外部环境偏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我省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11月21日,本报邀请经济专家、省工信委综合处处长王小永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工业园区、重大项目等四个方面,对江西工业产业发展升级路径予以解读。

  A“一产一策”加速产业发展

  【数据】1~9月,有色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55.5亿元,同比增长17.2%;建材、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2%;装备、电子、石化、纺织、医药产业分别增长18.9%、17.1%、15.2%、14%和13.5%;光伏、钢铁行业也保持正增长。

  【解读】对于支柱产业的发展升级,他认为,今年出台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八个配套文件的通知》(下称“八个配套文件”)无疑是加速器。

  对于“一产一策”的推动,他透露,目前,食品、光伏、卷烟等产业的针对性意见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各产业发展的扶持,我省将加快形成比较合理的特色工业产业体系,力争今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过千亿元,全省7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

  省领导挂点联系21家龙头企业

  【解读】相对来说,我省工业企业数量不少,但是“块头”不大。对此,王小永认为,产业要发展,必须依托龙头企业。“省工信委正在推进实施‘企业一线工作法’,支持重点优强企业做大做强。”他表示,我省已建立省领导挂点机制,省委、省政府领导挂点联系全省21家主营业务收入已过和近期可过百亿元工业企业。同时,建立11个设区市工业促生产稳增长帮扶机制,一对一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此外,建立龙头企业督导机制,重点帮扶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过50亿元的75户重点优强企业发展。

  “全省还建立了‘企声通道’服务机制,拓宽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分类梳理、限时办理企业反映的融资、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的问题。”王小永表示,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将加速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今年将诞生首个千亿元工业园区

  【解读】对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王小永表示,今年以来,我省重点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是加速重点园区的规模扩大。“这其中,重点是抓产业集聚区,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着力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配套完善、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基地。”他信心满满地说,预计今年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元工业园区。

  “我省正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发展。”王小永透露,到目前为止,我省新增了20个左右生态园区试点。同时,有一批生态园区正争创国家级工业示范园区。

  “央企入赣”重大工业项目已近百个

  【解读】工业投资的增长,重大项目是后劲。王小永分析,近几年,江西每年都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源于省委、省政府对工业投资的重视。“八个配套文件”中《关于全省百项重大工业项目调度推进工作方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

  “目前,省级重点推进的单项总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有87个。”王小永说,我省重大工业项目采取分级分层次的方式推进实施。省级重点推进实施单项总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设区市重点推进单项总投资5亿~10亿元的工业项目,县级重点推进单项总投资1亿~5亿元的工业项目。其中,我省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的帮扶力度。比如在“央企入赣”工业项目方面,目前,共有96个重大工业项目,其中16个在建项目,正在加快进度;35个已签约项目,正力争早日开工建设;37个在谈项目,正加快对接力度,力争早日落户建设;8个前期工作项目,正抓紧跟踪洽谈,力争早日敲定。

  文/记者陈艳伟 黄鑫制图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