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进化论·思考:你为什么会忍受低薪?(图)

30.06.2015  14:59
原标题:职场进化论·思考:你为什么会忍受低薪?(图)

  原标题:职场进化论·思考:你为什么会忍受低薪?(图)

  关于薪水,前段时间的一条新闻颇为引人关注: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调查数据,2014年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49969元。

  每每有类似的结论发布,舆论就像炸开了锅。失落多半来自比较:当你有机会把视线从办公室移向所谓的高收入行业,或者当你有机会看到一线城市那些和你做着同样工作的人,收入几乎高出一倍时,难免心有不甘。

  的确,人在职场,薪水的高低是最敏感的因素,直接决定着从业者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最该看重积累的过程

  有人通过一次次的跳槽实现收入的阶梯式提升,但更多的人选择按兵不动,最大限度地忍受着低薪。

  没错,资本总是能吸引能力更强的人。无数的行业翘楚拿到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在互联网大潮的风口下,快马加鞭地奔向财务自由。而与之相反的另一些人,比如那些在职场最底层打拼的新人、在业务能力方面没有明显进步的人、存在感低于平均标准的人,则始终无法得到机会的青睐。

  你做的PPT思路混乱、版式沉闷,你带的客户三天两头向公司投诉,你的销售业绩始终排名倒数,你设计的文案再三被客户否决,你组织的市场活动状况百出,你负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常年保持着三位数的点击量……

  不用再说下去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先不要考虑什么低薪不低薪的问题了,保住饭碗才是当务之急。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学毕业生宁肯拿着根本无法维持生计的低薪,也好歹要找一份工作的原因。职业起步阶段,你需要从职场中学习的东西,远远大于从这里获得的。而在这个阶段你最应该看重的,不是薪水,而是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资源、口碑和好人缘。而积累的过程,也为你将来获得高薪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我的朋友Z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事业单位,拿着低于同龄人的薪水。以她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一份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有一阵子我们经常劝她换个地方,但她始终不为所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哪天我抱个‘小虎崽’出来,你们就能理解了”。

  五六年了,Z陆续被借调到相关单位工作,现在各方面的能力早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姑娘可比。作为旁观者,我清楚地意识到,在她不断升级自我的过程中,这些能力就像装备库里的一件件武器,和她一起慢慢进化,成为属于她的独特的职业标签。

  再讲一个特别励志的故事吧。前些天看到新闻说,芝加哥公牛队的吉米·巴特勒本赛季表现出色,但年薪只有200万美元。去年他拒绝了球队4年400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金标准。果然,经过一个赛季的努力,他收获回报,今年夏天,不少球队都有意为他开出全联盟的顶薪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