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吧,追求卓越的驼队

14.10.2014  18:37
 

卓工”的他们,有渊源

  在国家振兴工程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学生的工程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的当口,南昌航空大学于201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    

卓越计划”是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关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实施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而62年来,南昌航空大学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理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强化大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培养,为航空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上手快、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它蕴含着昌航人的智慧,渗透着昌航人的心血,体现了昌航人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也就是在那一刻,“卓越计划”的现实意义与该校注重实践环节的历史传承激烈碰撞飞快融合着,并产生着巨大的能量。

卓工班”孕育而生!

以航空、国防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平台,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目标清晰明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彰显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措施具体有力。

在这条前行的路上,“卓工班”不断探索,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开拓着……人言,驼队精神象征着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时代精神。走进这个集体,便能真切地感知着这样一种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劲头,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正气、实战的锐气。

这,就是“卓工人”。

  “卓工”的他们,重特色

杜绝纸上谈兵,杜绝虚拟课题,我们要的就是真刀真枪做设计,脚踏实地搞‘生产’。”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副院长方平这样向记者介绍。方副院长主管航制学院的教学工作,尤为推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而“卓工班”正是充分践行这一模式、彰显这一模式先进性的标杆。

该校“卓工班”以“3+1”、“2+2”为基本培养模式,通过自愿报名、学院考核筛选选拔出优秀学生,给予他们在校期间充足的实践时间和良好的实践平台,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把学生送至企业生产一线,真正在实践大熔炉中砥砺本领、淬炼青春。“真刀真枪”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促进企业与学生的“双赢”。

如今,在学校“卓工班”这个大家庭里有着7个成员,分属于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学院的师资队伍配备和教学体系设置各有千秋,但无论着眼于“卓工班”的课程安排还是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便是他们最为闪亮的“名片”。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是最先进入“卓工班”行列的旗手,因为有着之前开设“应星班”的成功经验,他们的转型迅速且顺利。今年,经过严格选拔,全院共计150多名学生进入“卓工班”。他们奔走于企业、校园两头跑的求知求实路上。在这条路上,学生们乐此不疲。“”就要壮志凌云,“”就要脚踏实地,带着知识下企业,再带着问题回校园,这才是真正把理想和实干结合了起来。如此一来二去的穿插教学,针对性强,不仅在实践中锻造了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更培养了他们主观能动性。

如果说,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卓工班”的教学很“”,软件学院的则很“”。“要学生掌握技能就像孩童学骑单车,看似容易,真正学会那可都是摔过跤受过伤的,没有磕碰和伤痛永远没办法真正学会、学精。”软件学院严盈富副院长如此比喻。

他笑称自己好多次拒绝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求助,哪怕电话那端是心急如焚甚至焦头烂额,他也会丢下一句看似冷淡的话,“自己翻教材去,自己查资料去,自己问学长去……”,直到学生的问题有了解决思路,他才会站出来提出自己经验颇丰的建议。

要达到卓越的标准,至少要拥有凡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不能靠老师教、等老师教,必须把脑袋里‘老师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自己学’。”这便是软件学院对“卓工班”的学生实行“骑单车式”教学的初衷。

的确,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便只能千难万难。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卓工班”的学生更为独立和自信,善于独自思考的同时更乐于讨论且善于协作,令其终身受益的不仅是与日俱增的自学能力,更是一份面临困难的沉着以及应对挑战的信心。于是,就业的“百分百”就此奠定,甚至,很多学生在未毕业前,已被企业争先纳贤。

卓工”的他们,爱学习

   走进“卓工班”,走近“卓工人”,感知到的是那份不甘人后的勇气和热爱学习的朝气。

头上顶着看似耀眼的光环,肩上背负学校与老师的殷切期盼,压力怎么能不大?这样一来,自然要更加奋发才行,‘不做垫脚石,争当领头羊’,似乎成了班上的共识。”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学生冯烈这样说道。

当提起“卓工班”考证集训的那三个月,提到那段上午满课下午满实验周末完全无空闲的时光,他不禁感慨那段从拼智力到拼体力的日子早已成为了自己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是他在“卓工班”的日子,那是自己为未来而打拼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以为基本掌握了所学,但到了真正走向企业的时候,才知晓自己掌握的东西是粗浅的欠缺的。投身企业实战,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打心底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期待实践、享受实践、感谢实践,这就是我在‘卓工班’的切实感受。我们班响当当的‘百分百’就业,也得益于此。”他的话语中,满是对“卓工班”的爱与感激。

绘图室和实验室是这个已经走向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最为难忘的校园一角,如今,这些曾帮助他成长、见证他成长的地方目送着他离开。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昔日那些画面,热热闹闹的实验室,你追我赶的“卓工人”。

充实和紧张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这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卓工班”的孩子们口中的描述。“好在我们置身于一个班风、学风都十分良好的集体,这个团体让我们变得更踏实,也越发强大。我们班上男女生间的团结和互助劲儿,简直是让人竖起大拇指。男生创造力强动手能力强,女生理论学得好知识记得牢,大家平日里的互帮互助是绝对少不了的。大家经常‘组团’去图书馆自习,常常探讨起问题来就忘记了时间。”说到这儿,几个同班的孩子互赞起来,我夸你好学习、他夸我爱钻研。其乐融融中,感受到的是他们亲如一家的和谐,更是取长补短中收获的成长与成熟。

当问起同学们口中的“考神”张绍泽“卓工班”意味着什么时,他略为沉思了一下说,意味着一段一天写完一根笔、一个实验项目写完一本实验纸的日子。那是他为实践打基础、为未来筑基石的日子。

你看,你看,昌航“卓工班”这只驼队已然昂首踏出一行稳健的足迹,步伐整齐而有力。

我们相信,行进在远征路上的“卓工班”,定能在团结进取中追求卓越,在实战磨砺中追求卓越,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舒越 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