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梦 人

31.12.2013  18:28

2013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向2012年度的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励金,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质量管理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向阳,作为江西省建筑业的突出代表,获得了该项特殊荣誉。

一、  圆梦建筑

李向阳,1966年12月出生在南昌县广福镇,身高1米70左右,身材偏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一看就给人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上有一个可敬的姐姐、下有二个可亲的弟弟。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从小就养成了帮助父母承担家里的一些简单劳动的好习惯,是一个能够吃苦耐劳的好孩子。在学校,他聪明勤奋好学,小学、中学、高中,他都是班里的尖子,年级的佼佼者。 

初中开始的李向阳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感到莫名的好奇,他总是用稚嫩的眼睛探求周边的世界,他总疑惑的眼神质问自己,为什么城市里面的房屋和建筑都那么好看、漂亮,为什么农村的房子就是“”,那样不美!带着他的好奇和疑问,他走进了高中,走进了更广阔的知识殿堂。高中三年,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同时也更坚定了他今后选择学习工民建专业的信心。1984年7月,经过努力拼搏的他,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建筑类大学的圣殿——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圆了自己儿时的梦,也从此开始了他与建筑近30年的不解之缘。

二、雏鹰展翅

1989年7月,经过同济大学5年专业系统的学习,李向阳带着多年的理想和满腔抱负,投入了赫赫有名的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旗下的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怀抱。从参加工作第一天开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脚踏实地工作,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他从熟悉建筑施工图纸、工地放线等基础工作做起,一点一滴地把自己在大学的所学与工地的实际相结合,并很快进入角色。他不但善于向实践学习,还善于虚心向周边的同事学习。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总像个学生一样,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工地的老师傅们请教,直到把问题弄懂。毕业的头5年,他始终沉在技术管理口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说这段时间是他完成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到一个公司技术骨干蜕变的5年。基层的锻炼,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1994年2月,江西省重点工程江西丰城发电厂工程正式开始建设。江西二建为此专门成立了工程指挥部。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骨干,李向阳被工程指挥部任命为技术科长,协助项目总工程师,负责项目具体的技术工作。不到28岁的他第一次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任。在工地上,他与广大干部职工摸爬滚打在一起,起早摸黑地干,拼时间、抢速度、保质量,积极参与当时江西省最高构筑物——江西丰城发电厂1号24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建设,为1995年8月21日烟囱胜利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江西丰城发电厂1号24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干煤棚以及丰华宾馆三项工程荣获了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李向阳在江西丰城发电厂工程上初战告捷,也为自己的建筑生涯开了个好头。1996年底,由于工作出色,他被公司任命为第九分公司项目经理,第一次直接全面管理整个项目工作。

1998年11月17日,公司承建的华能井冈山电厂2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开工建设。他第一次被任命为项目部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部的科技质量管理工作。30出头的他第一次成为了整个项目部技术领域的最高负责人。他参与建设的华能井冈山电厂21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和干煤棚工程,一举荣获了1999年和2000年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可以说李向阳这三个大字,通过华能井冈山电厂的建设,第一次镌刻在了赣鄱大地,铭刻在了江西建工人的心里。

三、博击蓝天

2001年12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由于具有多年基层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他被集团公司推上了更高、更广阔的舞台去施展才干。他就此成为了集团公司科技教育处的副处长,2007年10月出任科技质量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2008年8月,出任科技质量管理处处长,成为了负责整个集团公司的科技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

作为集团公司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一以贯之坚持科技兴企、质量立业理念,始终把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作为省内建筑施工的龙头企业,他深知坚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对一个企业的重大意义。他深知,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在省内的科学技术领域领先优势,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1年以来,他负责了集团公司5万平方米以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5万平方米以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方案的审核。2005年,他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技术人员编写了9项省级工法,他本人主持完成了3项。其中,《大直径单层焊接球面网壳经线定位分条安装施工工法》、《钢筋混凝土简体外立柱式液压爬升倒模施工工法》、《混凝土叠合箱网架楼盖施工工法》、《干煤棚网架安装平台滑移安装施工工法》4项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级工法。2006年,他参加了《钢筋混凝土烟囱外立柱式液压爬升倒模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研究课题在江西丰城电厂二期210米套筒烟囱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该新技术避免了混凝土流浆现象,改善了筒壁外观质量,大大提高了烟囱的施工质量,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为完成电厂技术任务奠定了基础。2007年,他参加了《大口径顶管穿越浅覆土及建构物保护综合技术》课题研究,获得2008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技术大口径顶管穿越上部2米浅覆土,不破坏地面、构筑物技术难度高,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该课题在东莞市第六水厂一期输配水管道寒溪河沿线A段钢管安装工程施工中应用,取得成功,受到业主的好评。他参与技术指导的江西省科技信息中心大楼工程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添建项目2009年和2012年先后通过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2010年,他参与发明的《大跨度巨型梁预应力拉杆施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担任修订组组长,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2010》的编制。

2011年11月,集团公司本部进行整体改制后,科技质量管理处紧紧抓住企业成功改制的契机,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保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一是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整合和优化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资源,完善以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的科技发展体系,建立全集团协同开发、资源共享的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科研开发能力,为尽快成为江西省内一流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升格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申报博士后工作站等创造条件。二是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在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始终保持了集团公司在全省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每年技术进步效益率均达0.6%以上,列入重点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工程的技术进步效益率达2%以上。三年多来,有7项新型专利获得授权,评审通过了60多项企业工法,40多项通过省级工法评审,申报并立项30多项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陆续通过验收。
      多年来,他坚持科技促进企业发展的实践,不仅提升了集团的品质,同时也助推了江西建工施工质量的提高。从1999年集团公司承建的南昌市邮政轻件处理中心第一次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以来,集团先后共有东华地质学院教学实验大楼、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赣州市博物馆·新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添建项目工程、江西建工二公司承建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新校区图书馆等七项工程分别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其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还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百项重点工程,江西建工一公司还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的“创建鲁班奖工程突出贡献奖”和“创鲁班奖工程特别荣誉企业”称号。从1990年南昌市三建公司承建的南昌市滕王阁工程获得江西省建筑行业第一个鲁班奖以来,江西省省内各建筑施工企业共获得鲁班奖15项,其中,江西建工就获得了7项。可以说,江西建工的科技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了江西省同行业的前列。

四、勇攀高峰

他在科技质量管理战线勇于探索的同时,始终不忘自身能力的提高。2002年11月,他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资格,并于2005年第一批通过了房屋建筑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

2004年1月初,他由江西省委组织部从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借调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筹建处,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及现场管理工作。工作中,他积极协调处理施工方与建设方的关系,为工程顺利推进出谋划策。他根据井冈山的地质特征和工期要求紧的实际情况,建议筹建处领导采用了砂石混合料作为地面回填料,保证了地面不下沉、不开裂。同时,他还协助领导确定了专家楼工程以及学院内主干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加快了施工进度,得到了领导和设计的认可。2005年初,他又协助筹建处领导制订了竣工验收方案,并具体负责工程专业小组的竣工验收,其验收结论得到了中组部、建设部专家组的一致肯定。2006年度,该工程一举获得了中国建筑业最高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这也是对他参与工程建设的最高褒奖。

2007年,他以在江西建筑施工领域的卓越才干,成为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会的会员,成为了江西省建筑行业的科技质量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和技术领军人物。2009年6月,他被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荐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11月,他再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2011年7月,他被聘为第一届江西省十佳建筑  评审专家。2011年9月,他被江西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聘为2010年度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现场复查组专家。2011年12月,他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为第四届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11年12月被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2010年度省出资监管企业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3月,他又被聘为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增补为2012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现场复查专家。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30年在建筑行业的学习以及施工现场的摸爬滚打历练,那个当年站在自家院前冥思苦想的小孩,通过自己孜孜以求的奋斗,终于登上了江西省建筑行业的最高峰,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也圆了自己儿时的追求的建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