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供给侧改革” 打响高端特色品牌

27.05.2016  11:32

  ●余知鹏

  5月24日,奉新县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对常委会协商专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进行了研究讨论。为做好这个专题,奉新县政协从4月份开始调研,历时近两个月,整合500多份问卷和近千人智慧,形成调研报告,目前仍在修改完善中。选题:转换思维破困境

  2015年10月,按照惯例,奉新县政协各专委会和界别进入集中调研阶段,既为政协全会大会发言作准备,也为新年度协商规划提供重大课题。在对县工业园区16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开工企业不足百家,而赤田镇以滩涂和光伏为载体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却显现了无限生机。这一信息让县政协主席会议感到,新常态已兵临城下,发展战略的拐点来到家门口了,然而拐点转向何方,一时茫然了。春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西调研考察,系统阐述了“三农”问题。这让陷入选题困境的奉新县政协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奉新县属于限制性开发区域,又是南昌都市经济圈的通行区,区位优势决定了资源优势。于是,把那张撒出去寻找新年度课题的大网收回来,在近百条线索中,将选择的着力点放在了现代农业上。调研:田间地头找“短板

  “农业是奉新的传统优势,七山二水一分田是上天赐给奉新的基础优势,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农业高端产品要出路。”在首场调研会上,负责课题组的一位副主席的开场白,引爆了与会者的话头。

  来自三个调研组汇总的田间地头种种情况表明,奉新县已接近现代农业的门槛:近几年对高端有机农产品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依据县域生态和自然资源特点,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意见》《奉新县昌铜高速赣西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逐步形成了丘陵和山区以有机产业为主、平原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发展雏形,目前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面积30万亩;绿色有机认证产品29个,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12.9万亩,绿色有机基地16个;16家新兴经营主体进入了成形阶段;“奉新大米”“奉新猕猴桃”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正在市场竞争中“破茧”突围,“山芝”“禅林”“天工”等品牌进入孵化时期……

  但农业优势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高端产品量少且没有竞争力,品牌的市场辐射力捉襟见肘。“我们从2006年开始搞有机农业,获得有机论证的品牌因体制不顺,又丢了。”中绿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一点规模,但基础设施跟不上,着急哟。”一位种粮大户叹惜道。

  问题出在哪里?虽然县政协以前也做过农业方面的专题调研,但从供给侧的视角上审视本县现代农业,尚属首次。面对这样一个课题,十几场调研座谈会上,来自不同层面的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言:把准“脉搏”出实招

  “要像抓工业一样抓现代农业。”在乡镇分管领导的座谈会上,这几乎是共识。

  “规划先行才能讲好现代农业故事。”在数场村级干部和群众代表的座谈中,不断提到,光有互不衔接的乡镇规划还不够,还须下足顶层设计功夫,制定全县有机农业产业分类划片的建设规划,以增强布局上的合理性和指导性。

  “部门联动才能唱响现代农业协奏曲。”在市场主体的座谈会上,大家感到,部门之间各成体系,信息、技术、项目等未能互通,需要打破部门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宣传推介、项目管理、技术指导、营销服务“六位一体”的大农业格局。

  “要把基础设施放在先行的位置上。”在调研问题梳理会上,参与调研的委员建议,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区域规划,加强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灌溉、大棚、冷藏等设施建设,特别是发展条件较为适宜的山区应给予倾斜。

  “要有分享现代农业技术的机制。”在问题成因分析会上,委员建议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职能部门要逐步建起技术人才库,二是市场主体应建立人才技术资源交流分享机制,互通有无。 “要有让百姓信得过的产品监管机制。”在调研报告论证会上,委员们直言不讳,指出高端产品市场价值效应不高,市场鱼龙混杂,监管不到位,影响了人们的信任和消费。建议严格保障进入市场的高端产品质量,加大农产品市场的整治力度,提升基层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大商标专用权、认证标志、名牌等保护力度。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