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课神器设计者:软件不为逃课 没受到学校处分

31.12.2013  18:28

一款由在校大学生设计的手机“逃课软件”红极一时,上线3个多月注册人数就达20万,下载总量高达30万,每天使用次数上千次,并迅速覆盖全国3000多所高校。昨日,不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称学校有可能对设计者进行处分,并称不少外省高校已对此软件下使用禁令。

今日,四川在线记者联系上该软件的设计者,内江师范学院体育系大四学生蒲磊。他介绍,事情并非外界所传那样,到现在学校还未有任何处分,而设计软件的初衷也不是为逃课,“就是想做一个校园新型社交平台。

事情发展着发展着

就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现在公司都做不走了,想先出来找个养活自己的工作再说。”回忆起因“逃课软件”给自己带来的种种舆论,1991年出生的蒲磊很是感慨,“怎么事情发展着,就和自己想象的差那么远。

蒲磊介绍,自己是内江师范学院2010级的学生,明年就将大学毕业,主修体育教育。“结缘软件开发,纯属是大学无聊时的一种打发。”蒲磊坦言,自己属于相对较宅的男生,不喜欢参加别的活动,大一刚进校时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以打游戏来处理业余时间,“打了两个月,发现特别没意思,我就开始研究软件。

大学的业余时间,蒲磊就在自学和向高手请教软件开发中度过。“后来我想设计一款校园社交软件,可以解决大学生的生活问题。”蒲磊感慨,校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软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还可以促进同学互相帮助,比如帮忙占个座、拿个包裹、找人参加演出活动等,“代课功能只是一个切入口,但大家只关注了这个,对别的功能就忽略了。

软件上线三个月

注册超20万惹争议

今日,记者下载了这款全名为“超级逃课助手”的软件,并进行实际操作。在任何可以下载软件的商城中,输入软件名就可以下载该软件。安装“逃课助手”软件之后,需要填写学校、院系、年级,以及电话号码,才能注册成功。如果要发布代课信息,则需要填写课程名、上课时间、地点,以及回报等信息,而在“回报”的二级目录中则包括请你吃饭、请你看电影、帮你代一节课,或者自定义回报内容。

此款软件,不仅可以发布“逃课信息”找人代课,还能自动广播给装有此软件的全校同学,以便随时寻找“下家”。从今年9月份上线到现在,短短3个月多时间,此款软件已经迅速覆盖全国3000多所高校,注册人超过20万人,每天使用次数上千次。

不少学生大呼,这简直是校园“福音”。一位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生直言,有时候因为别的事情不能去上课,老师又要点名,“找个人代课挺好的,不会伤老师面子,我又不会被扣学分,还可以认识朋友。”在“逃课神器”受到不少学生追捧的同时,也遭受了不少质疑。有同学表示,这种方式不仅是欺骗老师,也是欺骗自己,矛头不仅对准该软件,也指向了软件设计者蒲磊。

不堪忍受重压

设计者想放弃软件公司

是,最开始答应接受采访,我是想能让大家认识这个团队也挺好的。”事发到现在,蒲磊显得有些迷茫,他介绍,软件出人意料地火了之后,不少媒体找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还说学校有可能处分我,我是害怕处分的,读了四年,我想好好拿一个毕业证。

蒲磊介绍,在9月软件上线之前,自己和几个学计算机的同学,在去年8月总出资30万成立了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目前公司也是遇到各种问题,有点做不走了。”杨仁全是该软件公司最大股东,回想公司成立一年多,他颇为感慨,“公司现在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创作进展慢、资金不足、产品推广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杨仁全解释,自从媒体曝光后,大家把重点集中在“付费逃课”上,“但其实,那真的只是我们做社交平台的切入点,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大的质疑。”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蒲磊有些犹豫,“我想,或许还是暂时从公司出来,找个先养活自己的工作,但不会放弃软件开发。”和蒲磊“迂回创业”的选择不同,杨仁全说,自己还是鼓励大家继续坚持下去,“就这么放弃,太不甘心了。

学校班主任回应

学校没处分 对创新能力表肯定

对蒲磊,完全没有任何和软件相关的处分。”今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蒲磊的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介绍,学校没有对蒲磊做任何处分,“对于他体现出来的这种创新能力,我们还是肯定的,只是对于造成的社会后果,不方便评论。

在李老师眼中,蒲磊是一个活跃、脑袋灵光的孩子,“很不错。”李老师说,对蒲磊的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自己和对待别的同学一样。此前,蒲磊曾说李老师批评自己“不务正业”是最重的语气,李老师对此表示认可。

成都高校调查>>>>

注册2万人 功能延伸不少

老师学生对此褒贬不一

杨仁全介绍,目前此软件确实已经蔓延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注册人数20万,但沿海高校比四川高校的注册人数多很多。目前,四川高校的注册量为2万人左右。

在软件应用中,记者发现,此款软件被学生延伸应用不少,原本回报中只有“请吃饭、请看电影、带回一节课”拓展到支付几十元代课;原本代课的内容也延伸为“找人吃饭、找人替考研、专业代课、一起跨年”等各类五花八门的需求。对此,杨仁全承认,目前对软件的后台工作确实疏于管理,“以前都会取消一些和代课没关系的内容,最近人手很不够,确实有些疏漏。

四川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对此软件有什么看法?记者随机对部分川内高校进行了采访,结果显示,不少老师只是听说有此软件,但并未在班上发现用此软件的学生,同时表示如果发现使用会对学生进行制止,也有老师表示自己能理解这种行为。而部分学生对此看法,同样褒贬不一。

西南民族大学某教师:我听学生说过这个软件,但在我学生里面还没发现使用这个软件的。如果学校发现有使用这种软件的,我认为应该禁止,但实际操作会很困难。我个人觉得,作为老师,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利弊。

西华师范大学某教师:大学有同学逃课是很正常的,当然我是不赞成学生用逃课助手这个软件的。但对于大四的学生偶尔缺课找工作,这也很正常,做为老师肯定是理解的。

内江师院某学生:我觉得这个软件方便了很多逃课的学生,是个好软件。本来大学生自主研发手机应用软件,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川理工学院某学生:这个不太好吧,真是不能理解,要花父母的钱上课,还要花自己的钱逃课,这是为什么呢!

社会学家观点>>>>

软件如此火爆

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反思

一边是30万的火爆下载量,一边是各高校的紧急叫停。有网友表示,即便软件最后被叫停,逃课的现象又应该如何制止。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对此,四川省社科院胡光伟教授表示,应该从多方位进行分析。

第一个问题,就是思考科技的创新开发和管理应用的关系。”胡光伟解释,科技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得到进步,这一方面,蒲磊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问题出在后期的管理和应用上,没能预计到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胡光伟介绍,第二方面就是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思考,“作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自己花了钱,听不听课,有选择的自由,也应该承担对应的后果。”而老师则应该思考,自己的课的内容、质量,以及自己的教授水平;作为学校,就应该思考,开设这样课程是否有必要,如果根据学生需求和发展进行课程设置。(记者 李丹 陈锦燕 摄影 方炜)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