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选调365

13.08.2015  10:14

  回首,只属于毕业季的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还在衣袖,稍不成熟的壮志豪情依稀还在胸怀。而今,作为选调生在工作岗位上已有一年,一年365天,365个日出,365个日落,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没有白白浪费365个日出日落,一年来,不断品味选调,并品出了三个层次的味道。

  耐得住寂寞

  从海拔500多米、人口超1000万的大城市毕业,来到海拔超过3200米,人口6.6万人的高原县城,没有了城市的霓虹灯和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学校里安逸的生活学习条件,有的只是高原夜晚的静谧和冬夜的寒风。学校里,四人一间的宿舍还不知满足地抱怨条件太差,没有淋浴,没有空调;可是,在高原,租房的艰辛考验着我,冬天墙壁上晶莹的冰晶,太阳出来就变成剔透的水珠。学校里,“狐朋狗友”一大帮,即使“一夫夜呼,而云者四应”,一起学习,一起放肆地挥霍青春;在高原,虽然我们一行选调六人,但是,各自在不同的乡镇,真可谓“相见时难别也难”。

  但是,条件再苦,仍要耐得住寂寞。租房条件虽不好,单位办公室的钥匙幸好在手,一有时间便到办公室上上网,了解一些信息,学习一些知识,写写网评,露露“穷秀才”的酸气。耐得住寂寞,是对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水准的检验。既然选择了开始,就善始善终。想想农牧民群众的日子,想想未来的发展前景,退堂鼓早已不好意思敲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在高原,耐住寂寞便是站定了脚步。

  守得住清贫

  参加工作后,同学朋友或出于关心或处于好奇,“你的工资很高吧,一月到手多少?”这个问题很尴尬,到手能有多少?虽然比他们多个三四百,可是租房、生活下来,月月超支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学校里,虽然钱不多,但也够朋友们小酌二两,也够朋友们一起到城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高原,虽一月工资到手,暂可欢娱一时,但是要不打紧过日子,月底还得向父母伸手。

  但是,焦裕禄一生甘于贫苦,用生命为兰考筑起绿色屏障,用短暂铸就永恒。五十载光阴已逝,但精神永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守得住清贫才能散发作为公务员的人品芬芳。去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提到,“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选调不是官,但手中也有一些群众赋予的职权。权为谁用?整天沉溺于工资多少的讨论还是踏踏实实学习工作?是选调生应该解决的问题。时常在菜市场讨讨价,反而内心安稳。在高原,守得住清贫便是立定了脚跟。

  干得出成绩

  成绩既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更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和定力。在学校,成绩无非是期末成绩、四六级考试过级、计算机过级,好的拿奖学金,次好的就可能把重心放在社会实践活动上。工作后,成绩不再能靠短期突击而取得,非经长期的学习积淀不行。

  为官有为、为官必为,作为一名普通的选调生也要坚持有为、必为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惟有真正把自己沉下去,心静下来,实干的膀子甩开来。不断通过学习、不断通过调查研究,让自己逐渐成长起来,最终让自己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工作能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高原,干得出成绩便是留下了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