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悦:增加透明度比公务员涨工资更重要

18.05.2015  11:27

  “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确定落实时间表。(5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公务员待遇话题似乎从未降温过。去年3月“两会”上,政协委员何某提议给公务员涨工资,没想到其下文却是当事人遭遇到巨大的舆论质疑,甚至最后亲言“被骂醒”。然而一年有余之后,公务员工资真的就将上涨了,而且是来自总理的亲口承诺。乍一看,想必这会让当初的“骂人者”多少有些意外。

  先听听涨工资理由的官方解读。今年1月23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便透露,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说白了,就是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后给公务员群体的一种“找平衡”。对很多公务员来讲,这并无益处,因为每个月到手的薪水保持基本不变,为此付出的却是退休后福利待遇的数量级退化。

  然而,对部分普通群众来说,涨工资却是一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话题。一来,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的待遇先天“不薄”,看不见的“灰色收入”是他们吐槽的主要口实,如今还要给其涨工资,岂不是有意放大两方之间的意见对立?从政协委员何某的“遭遇”便可见一斑。

  二来,公务员“工资”本身就值得多重解读。按现行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只占公务员正常总收入的小部分已成了公开秘密,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基本工资在工资中占主体”,也是一种间接佐证。在此语境下,基本工资涨了,其余津补贴以后会不会调整、又将怎么调等等,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因此,工资不管怎么涨来涨去,老百姓都很难买账。

  有关部门以及老百姓关注公务员待遇按理说都是好事,但不管公务员待遇下去还是上去,抑或老百姓对此有没有意见,双方在此事意见上的你来我往,本质其实离不开三个字:透明度。在薪酬体系透明度不足的情况下,公务员和老百姓,谁都难以走出“自说自话”的困境。而“人均涨300元”代言的工资调整方式,显然无益于透明度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