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澜湄六国合作

21.03.2016  15:44

   澜湄合作是流域六国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情真意切地反映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的共同命运与共同愿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将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澜湄合作机制即将翻开新篇章。

  一江连六国

  起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澜沧江,流经西藏、云南,穿越高山峡谷,从我国西双版纳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后流入南海。一江连六国,澜沧江-湄公河既是联系澜湄六国的天然纽带,也是沿岸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孕育了澜湄国家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资源丰富,流域面积为79.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26亿。近年,这一区域年均经济增速近7%,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湄公河次区域发展起步较晚,人均GDP仅2800多美元,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各国以合作促发展意愿强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澜湄流域区域合作机制逐渐多元化,目前已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湄公河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其中,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和大力推进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协调各方意见,达成一致才行动,因此一些多边机制往往程序繁杂、进展缓慢。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从提出倡议,到筹建规划,再到启动合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得到湄公河各国积极响应。2015年11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在云南景洪举行首次外长会议,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云南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施朝秉认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建立正当其时,顺应了区域发展的需要。

  外交部门介绍,流域六国在澜湄合作机制筹建过程中,展现出高效的协调行动、紧迫的合作意愿、包容的协商态度、和谐的互动气氛,这些特点或许未来将成为独具特色的“澜湄合作文化”的雏形。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澜湄国家深化合作,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现实条件,可以说顺应潮流、顺乎民意。

  就历史渊源而言,中国与湄公河五国传统上就是好邻居、好伙伴。从现实条件而论,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上高度信任;边境线、河流线、水陆空交通线犹如血脉,将六方主要经济区、发展资源紧密连接,开展合作优势突出。同时各方面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跨境传染病、跨国犯罪等挑战,需要携手应对。

  合作“高开且高走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照顾流域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决定克服自身困难,尽最大可能作出努力,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此举将惠及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希望能够对缓解下游旱情有所帮助。

  澜湄合作坚持务实导向,采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项目为本的模式。在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上,各方围绕水资源、环保等提出一批合作项目,项目经过各国相关领域部门认真论证。来自外交部门的消息称,有些项目已在落实,有些正在加紧协商规划。

  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期间,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对王毅外长说,从河内到景洪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乘飞机却要两次中转、费时12小时。令人欣喜的是,仅隔一个月,河内至昆明直航开通,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有分析人士预期,随着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澜湄一日生活圈”未来不是梦想。

  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看来,澜湄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项目带动”,非常务实,符合六国的实际和需要。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连接中国、老挝、泰国的昆明至曼谷公路全线贯通。去年,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启动,连接澜湄国家的泛亚铁路中线呼之欲出。

  去年,澜湄首次执法安全部长会议举行。各方一致表示,推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向综合执法合作升级转型。至今,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连续开展了43次。据不完全统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在中国关累至泰国清盛航段成功处置商船搁浅、触礁、沉没事故137起,救助船员286人,打捞沉船12艘,安全转移货物3960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澜湄合作启动短短三个多月后就能召开领导人会议,这本身就是重要成果。“中国和湄公河流域五国存在独特的地缘接近性,为澜湄合作机制提供了高起点。务实的具体项目合作又会产生正面效应,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说。

  合作“接地气”命运共相连

  各方共识透露出强烈信号:澜湄合作是流域六国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六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现代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共同的合作需求,有较强的互补优势。各国在澜湄合作机制中地位平等,秉持协商一致、平等互利等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共同规划合作,建设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2015年11月,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发表了《澜湄合作概念文件》和《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启动澜湄合作进程。各方就澜湄合作未来方向和机制架构等达成广泛共识,一致同意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重点领域合作,现阶段重点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方向开展合作。

  3月23日,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将在海南三亚举行。应李克强总理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六国将就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次区域国家全方位合作、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等深入交换意见。

  专家认为,随着合作的深化,澜湄合作涉及领域更加全面,也更加接地气。外交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加强产能合作方面,澜湄合作将发展跨境经济,通过工业园区构建跨境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国愿发挥铁路、电力、电子、能源、机械等领域的产能优势,帮助湄公河国家实现产业升级。“中国在湄公河国家投资建设的越南龙江工业园、老挝赛色塔工业开发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罗勇工业园等是澜湄跨境经济合作的示范项目,是企业投资兴业的成功范例。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将积极开展水资源合作,科学开发澜湄水电资源,建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共享河流信息资料,共同保护沿河生态资源,让澜湄沿岸民众更好地“靠水吃水”。农业合作方面,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已在种植、良种培育、农技培训、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国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湄公河国家新鲜的热带水果为各国民众所熟知。未来,澜湄各国将重点开展农业合作平台、减贫能力提升与减贫示范点建设,帮助各国民众提高收入。

  澜湄合作还要进一步促进各国旅游、文化、体育往来,举办澜湄文化艺术节、青年专才培养与交流活动等。中国还将实施“光明行计划”,为湄公河国家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澜湄合作将成为东亚地区富有活力、亲切生动的风景线。

  推动合作项目尽早“落地

  作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省,目前已基本建成东、中、西三个方向连接湄公河流域国家的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综合运输体系不断推进;湄公河流域五国成为云南对外贸易和云南企业境外投资最主要的区域;中缅油气管道于2013年秋建成投产,2014年输入云南境内天然气达36亿立方米。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表示,云南省将始终以真诚的情感、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举措,践行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增进彼此互信和互利合作,架起区域繁荣稳定的桥梁,当好和平发展的使者。

  澜湄合作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各界看好澜湄合作前景。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启动一批最能见效且符合六国利益的澜湄合作早期收获项目,以项目来深化合作。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河内代表处负责人王贵军期待,澜湄合作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商机,“我们应该有更多机会参与区域大项目,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希望合作项目尽早‘落地’。

  阮宗泽认为,中国在澜湄合作上做了很多努力,尊重并强化东盟国家的中心地位,以实际行动表明诚意。他建议,不断做大澜湄合作的“蛋糕”,“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合作的实惠实实在在。

  施朝秉说,澜湄合作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在多项合作机制下澜湄合作可因事而宜发挥好多平台作用。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卢光盛说,澜湄合作不会替代原有机制,而是新的补充、新的尝试。“澜湄合作将结合‘一带一路’,在中南半岛等区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卢光盛告诉记者,澜湄合作机制下,中国将更为积极地发挥资金、市场、技术、产能等方面的优势,深化区域合作。

  有人将澜湄合作比作一棵充满朝气的“蓝莓”。我们期待,这棵“蓝莓”茁壮成长,结出甜美的果实!□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跃萍白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