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畔“护梦人”

15.09.2016  04:04
通天河畔“护梦人”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身残志坚,育人教书,以校为家,不改初心。扎根高原藏区,以心换心,以爱育爱,唤醒孩子的心灵;大胆变革传统教学,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地处偏远,气候恶劣,挡不住持续改进教育之心……王宏用28年的教育实践,诠释了一句话:教师最大的教育资源是自己的生命样本。

——题记

  自幼患过小儿麻痹症的王宏,虽然走路很不方便,但依然选择了站讲台,而且这一站就是28年。28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王宏目送着一批又一批藏区学生走出草原、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他自己却是更加笃定的坚守与付出……巍峨的巴颜碦拉山见证着王宏投印在高原的满腔赤诚,淳朴的牧民儿女沐浴着王宏28年如一日的拳拳大爱。作为青海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王宏用一颗仁爱之心编织着孩子们的未来,以骄人的业绩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当地的牧民群众和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通天河畔护梦人”。

身残志坚的工作狂人

  称多县距离玉树州府所地1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自然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6摄氏度。1988年,刚从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王宏,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选择留在玉树州府或县城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称多县,并主动申请到离县城70公里开外的歇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任教。

  王宏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他左脚二级残疾,这给他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家人、亲戚、朋友都曾劝他换一份轻松些的工作,但他毅然留在了教学岗位上,因为他实在热爱这份工作。

  当时的学校刚成立不久,底子薄,条件差,但他毫无怨言。初到学校,他就承担了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并担任初二年级物理课教学。身体上的残疾、外在环境的艰苦都抵挡不住教学的热情与干劲。他不仅克服了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随后的教学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王宏常对人说:要想教好书、育好人就得多费心思,多花精力和时间,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所谓教书育人,其实就是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要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确,初绽头角后,他的斗志与激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他爱生如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一线。为了帮助后进生,他经常放弃休息日为学生免费辅导。由于家离学校较远,为了抓紧时间,他吃饭都到相对较近的父母家,只在晚上回自己家。歇武镇有人说王宏老师是把父母家当成了饭店,把自己家当成了旅店。

  王宏老师是学校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工作起来总是没日没夜,很少回家,就连妻子分娩住院,他都没时间去照顾一下,家里的一应事务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为了管好学校的每一个孩子,他忽略了自己年幼的女儿,把她放在家里一个多月才能见一面。为此,家里人经常抱怨他是“学校的操心人,家里的甩手掌柜。”他却总是淡淡一句“学生们不容易”后,依然“我行我素”。

  2005年,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称多县把学校下属的6所村级小学四年级以上班级全部撤并到中心学校,并在全县乡镇学校中率先实行了寄宿制管理。当时的学校后勤人员严重不足,王宏老师便带头值班到深夜,尽自己所能为学生们做好服务。有一次,学生多杰才仁、巴格两人逃学,王宏老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带领几名教师开着车四处找寻。经过一天一夜的找寻,终于找到了两名学生。他这种尽职尽责、恪敬职守的行为得到了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爱戴。

爱生如子的慈父老师

  真情源于大爱。王宏是一个拥有满腔大爱、高贵师德品行的好老师。在他看来,从事民族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慈母般的爱心,必须要有公而忘私、不图名利的奉献意识。28年来,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2年,学校四年级的学生非常调皮,逃课、顶撞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是全校出了名儿的“八大金刚班”。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别的老师都不愿去接,但王宏欣然接受了班主任一职。他不厌其烦,用一次又一次的家访、谈心、说服教育、单独辅导,让全班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一个学期下来,昔日的“八大金刚班”竟成了全校顶呱呱的模范班,功课样样第一,团体成绩全校靠前。

  1994年,学校还没有实行寄宿制管理。班里一个叫索昂尼照的学生,家境贫寒,家离学校很远,只能在学校借房暂住,平时随便弄点吃的凑合度日。王宏得知情况后,在生活上对他格外关照,经常给他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叮嘱他“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一定要注意营养,别太苦了自己。”他像父亲一样的深情关爱,让索昂尼照感动不已。

  王宏一直想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敢于创新的教师。从事民族教育事业的他,经常认真研讨新课程改革理念,把学科的整体进步和长足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把学生的经验、社会生活纳入课程教学中,寓教于乐。教学中,他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认真钻研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民主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变成了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所在。他新颖的教学方式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是大家公认的教学能手。2003年被评为玉树州“教学能手”。

  2010年4•14玉树大地震中,王宏不顾身体残疾,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工作,组织部分教师连续几天坚持在救灾第一线。在为灾区的捐款中,他带头捐赠,所捐数额全校最多。此外,他还自掏腰包购买大量食品、饮料等前往玉树州孤儿学校看望受灾师生,为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2014年,称多县教育局号召教师去牧区边远村级学校开展送教支教活动,王宏老师不顾身体残疾,第一个报名参加,并亲自率队去条件最艰苦的村小红旗小学送教。

  王宏能拉一手好风琴。但如今,他的双手被高原干冷的空气侵蚀后变得粗糙而僵硬。这双手捡过柴,烧过水,为学生们洗过衣服、头发,抱过孤儿,擦去过孩子脸上的泪水,却很少拉风琴。如今患有严重肺气肿的他,药不离身,却从未想过离开学校,离开教学岗位。因为他知道,学校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时间拉琴,更没理由离退。

  作为最基层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王宏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创新求进、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感动、感染着当地的每一个人。他28年的坚守和操劳,如今已沉淀为一片精神的沃土;他把满腔的大爱赋予学生,让希望的种子发芽、生长,把玉树学生求学求知的希望与梦想照进现实。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牧区的失学率从最初的30%,变成如今入学率99%。他教过的学生有60名考上大学,2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王宏于2002年被称多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称多县教育局评选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2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青海省中小学特级教师”,2015年被青海省评为“中小学优秀思政教师”。

真情无私的藏乡园丁

  王宏是学校老师们公认的“学习型教师”,是教师团队中的领头雁和带路人。他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认真撰写科研论文,所撰论文《物理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曾发表于《教育教学科研》杂志上并荣获一等奖;《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表于《文苑》杂志,并荣获一等奖。

  他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每次学习归来,他都要认真的总结、反思,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勤奋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使他逐渐成熟,他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乐园,成了同事们“取经”、“充电”的宝藏。有些新老师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摸不着头脑,不会备课、讲课,王宏便经常一遍又一遍地给老师们讲解备课的方法,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老师,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进步。直到新任教师能独当一面,自如地开展教学为止。

  2012年,王宏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同时兼授《思想品德》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刻刻以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恪尽职守,认真执教,为人师表,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关爱学生,和学生做心贴心的交流,努力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唤醒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亲切的,学校是温暖的。作为德育工作的直接领导,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创新为先”的党建工作目标,把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安全维稳工作放在第一位。他经常深入师生中间了解思想动态,做好师生帮扶工作,严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不稳定事故,2013年学校在称多县学校党建工作考评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面对成绩和荣誉,王宏没有沾沾自喜,有的是更多的冷静与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孜孜不倦地投入教学,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铭记于心。他用满怀工作热情诠释了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用默默付出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用汗水浇铸师魂,用师爱播种希望,他愿做学生梦想起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