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造血”新功能 老区扶贫攻坚的“赣南样板”(下篇)

25.04.2015  18:35

  陈洪明 江西日报记者 鄢朝晖

  春耕时节,赣南郁郁葱葱。

  在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这一主战场,赣州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对口支援的优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同时利用好改革红利,引导贫困群众自觉“造血强身”,不仅让贫困户找到了致富路子,更让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

  造福老区,时不我待,“蛮拼的”赣南人在开拓创新。

  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小额贷款等方式,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让一个贫困户在产业扶贫中掉队

  产业层次低,会拖住小康提速的步伐。赣州决策者调研中发现:只有在“输血健身”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自觉发挥“造血强身”的功能,加快产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产业扶贫中,赣州对贫困人口集中、有条件发展产业的地区,实施产业帮扶,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寻乌县在发展花卉苗木时,以文峰、晨光、桂竹帽等乡镇为主,鼓励贫困人口发展花卉苗木。如公共事业所需花卉苗木,政府优先在贫困户中购买苗木,以解决种植户的投入和销售压力。

  2012年以来,赣州每年投入1.8亿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小额贷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扶持脐橙、油茶、蔬菜、苗木、养殖等产业。仅扶持脐橙产业一项,就使全市25万种植户受益,帮助近30万人脱贫。

  对无资金无项目的贫困户,赣州实施项目帮扶,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入股,增加租金、股息等财产性收入。

  而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赣州实施旅游帮扶,重点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带动3.2万贫困人口脱贫。崇义县对达到经营条件并办理相关证照的,每户实物扶持1万元,对连户10户(其中贫困户不少于5户)以上发展“农家乐”,形成乡村旅游景点的,每户实物扶持2万元。县旅游局免费为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提供服务和指导,并将其列入旅游定点推介接待场所。

  同时,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扶贫开发担保公司,为贫困对象发展产业和带动贫困对象就业的农业企业提供免费担保。此外,设立产业扶贫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充分运用资本的杠杆力量,引入国内资本,加快赣州产业发展,积极实施产业扶贫。

  针对有一定劳动技能,但没有实现劳务就业的贫困人口,实施“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通过上岗就业实现脱贫

  因幼年落下病根,上犹县东山镇广田村村民张鸿荣行走不便,失去了干重活的能力。今年春节后,县残联送岗上门,将张鸿荣聘为当地农家书屋管理员,每月工资500元。

  张鸿荣能实现就业,得益于上犹“精准扶贫购买公益性岗位”的这一举措。上犹县通过安排城市社区保洁、保绿、保安、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招聘国企改制过程中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及退役军人,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

  事实上,上犹的这一典型事例,仅是赣州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在赣州,针对有一定劳动技能,但没有实现劳务就业的贫困人口,实施“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提高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服务,通过上岗就业实现脱贫。今年,全市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2462人。

  4月3日,宁都县长胜镇的杨海珍一早就来到镇幼儿园迎接小朋友。她是接受政府资助到外地学习成为育婴师,在当地找到就业岗位的。今年,该县有800多名像杨海珍一样的贫困人员得到了政府资助,学到了就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或在家创业,涉及农机维修、育婴师、家政服务等专业。

  这一成果,得益于宁都县把扶贫举措、帮扶资金具体落实到人,扶贫方式从不分个体的“漫灌式”改为针对具体个体的“滴灌式”,让扶贫工作有针对性;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学习什么样的技能,政府不再先行定制,而是由扶贫对象自己决定,政府只是提供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

  宁都县钓峰乡下湾村村民万小荣,在农机维修培训班结业后,通过政府的帮助筹资30多万元,兴办豫龙农机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1个,每户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这种现象,在赣州各县(市、区)普遍存在。目前全市培训贫困劳动力12.6万人,帮助11.2万人上岗就业。

  同时,为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赣州积极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创业就业时遇到的实际困难。

  建章立制,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拓展社会参与机制,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的浓厚氛围

  立足实际,赣州先后编制出台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建设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并健全帮扶、投入、社会参与、绩效管理等机制,努力实现变短期措施为常态长效。

  积极协调39个对口支援部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扶持措施,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发挥好挂职干部独特优势,带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转变观念、优化思路,共同培育“造血”新功能,加快赣南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收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上级涉农补助资金进行整合试点,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目前,全市通过各种渠道筹集52.01亿元,所募集的公益金主要用于扶贫济困。

  为帮扶困难群众,赣州大力实施保障扶贫,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临时救治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到今年,赣州市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达41.69万人,做到“应保尽保”;给3.69万烈士子女定期发放生活补助;逐步为贫困人口代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此外,赣州通过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现象。全市统筹资金27.58亿元,新改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807个,新增病床1.31万张;对8种重大疾病实施免费救治,7万余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赣州还对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考核,降低城市建设、经济总量等指标的权重,增加扶贫指标的权重,并把扶贫绩效考核与干部评价使用挂钩,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的浓厚氛围。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