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着女儿堕胎难道是“聘金”的错?

12.08.2015  12:47

  近日,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一个陕西小伙陈森付不起16万元聘金,准丈母娘拉着女友梁婷要去堕胎,引发一场争执,还惊动民警从中调解。远在北方的老父亲最终带着“最豪华阵容”赶来泉州谈判,现场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陈父举债、陈森写欠条,双方顺利订婚。(8月11日东南网)

  此事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舆论哗然。有些网友很赞成准丈母娘的观点,认为可怜天下父母下,准丈母娘表面上是为了钱,实际是为女儿赢得多谢保障。而有些网友则不怎么认为,骂声一片,认为准丈母娘把自由恋爱变成了买卖婚姻,甚至有网友打趣道“爷爷那一代,要一斗米;爸爸那一代,要一头牛;儿子那一代,要了全家命。”还有网友把婚嫁形象比喻成“这是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区别”。

  无论孰是孰非?都不要“聘金”当爱情的挡箭牌。古时,聘金不仅是习俗,有些还有法可依,从西周开始就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存在着,那时聘金是理所应当。而今时,裸婚已不是新现象,“有情饮水饱”,聘金一分不要的也大有人在。新中国的《婚姻法》也没有再提及聘金这些字眼。婚嫁给聘金这是中国人的礼节,表示对女方父母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聘金也不一样。有网友统计了《中国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发现综合买房、装修、购置家电家具、买车、办喜酒、度蜜月以及恋爱到结婚期间的花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娶老婆超过200万,杭州、广州、南京超过100万,看来“聘金”泛滥成灾,想要扭转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代一直讲究门当户对这一说。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送“聘金”的经历,虽然不情愿,但在风俗面前还是低下了头。有时候我们很羡慕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但等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聘金的问题而焦头烂额、心烦意乱。在中国几千年的风俗文化面前,爱情不堪一击。当然,还是有几位是幸运儿,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要走上送聘礼这条路。

  聘金为何会越来越高,当然跟现在的社会风气有莫大的关系。有些人为了攀比,把聘金当作了脸面;还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意愿,把嫁女儿当作摇钱树;当然,这也给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系,经济好一点的城市,聘金贵一点,经济差一点,聘金低一点。聘金诚可贵,但爱情价更高。不能因为聘金的问题,而活生生的拆散了儿女的幸福,实属不应该。

  我们在感慨准丈母娘“聘金”提出无理要求的同时,更该反思怎样才能少给让天底下情侣设置障碍?除了要规范地方聘礼的同时,双方父母要各退一步,多想一想孩子的幸福。毕竟,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聘金要不要给?给多少合理?各地要制定一个标准,当然,聘金的和谐不应一味依赖政府,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不仅需要行政手段强制维护,还需要民众的努力配合和支持,形成“聘金”和爱情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