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精准扶贫把水浇到最旱的“庄稼”上

11.09.2015  10:43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11日电(张润梅)国家级贫困县遂川县经济基础弱、贫困人口多,贫困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掣肘。为使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地吹响了扶贫攻坚“三年大决战”号角。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这让当地干部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努力,从2011年以来,遂川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41万人,减幅达到35.6%,仅在2014年一年就减少了贫困人口2万人,但是全县贫困人口仍有7.9万人。

    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遂川县全面摸清贫困底数,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把“扶贫之水”浇到最旱的“庄稼”上,并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摸清贫困底数,带着感情“促精准

    扶贫开发是一号民生工程,需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箭齐发”,靶向精准发力。

    要脱贫,底数必须要清。今年5月始,遂川县扶贫部门和干部带着真感情,依托“双联系双服务”和“干部夜访”活动,对2.3万户7.9万名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确区分红卡户、黄卡户和蓝卡户。遂川县要求,优先扶持黄卡户脱贫,然后集中力量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全面保障“兜底”,把扶贫资源向贫苦户更大倾斜。

    在戴家埔乡双桥岭村,村民们长期靠种水稻,但由于海拔高、光照短,产量低,大家都过着清苦日子。扶贫干部调研发现,这里的水汽云雾条件十分适合大面积发展茶叶产业,而且当地也有100多年种茶叶的历史。于是,当地政府决定以茶叶产业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让能人带动,目前双桥岭村的茶叶已经卖到了北上广,村里85%的农户靠茶叶产业顺利脱贫,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浇灌最旱“庄稼”,搬迁扶贫挪穷窝

    精准扶贫,就要把“扶贫之水”浇到最旱的“庄稼”上。

    碧洲镇丰林村地处深山区,人均不到8分薄田,以前大多数都是土坯房,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条件最差的木塘小组,民谣曾唱道:“嫁郎不嫁自木郎,光棍不要自木娘。人过下坡马弯腰,人集赶圩捡月亮。

    全县类似丰林村的地方还有不少,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不搬迁就没法脱贫。

    2003年开始,遂川探索了贫困户移民搬迁进园区、圩镇和中心村的办法,让村民们挪出大山。移民搬迁后,根据贫困程度不同可得到4000-6000元/人的补助,甚至享受危房改造扶持,还保留了移民户原有的山林和土地经营权。“十二五”以来,全县扶贫搬迁2200户9694人,其中“移民进园”安置1089户4634人。

     市场导向带动,产业扶贫创富业

    斩断穷根,关键还得靠产业扶贫。

    以前扶贫,有些项目脱离了基层实际和贫困户意愿,民意不足,减贫成效打折。实施精准扶贫后,项目由村和农户自动选择,好比“方向盘攥在了自己手里”,“往哪开”心里更有谱了。

    高坪镇车下村位于遂川县西南边陲,为典型的边远山区村,自该村被定为“十二五”重点扶贫村以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做到“双带”(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在村支部书记张冬梅、村主任曹光华的带动下新组建专业合作社3家,张冬梅说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以入股形式搞加工、销产品,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已带动600多名贫困户发家致富。

    据了解,遂川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5家、家庭农场155家、养殖专业大户856家、农业龙头企业46个;新建和改建特色产业基地111万亩。有4.8万户,20余万人通过富民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