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美好:大学细分专业岂能靠抓阄?

15.09.2015  21:41

  据报道,近日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专业细分,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

  南华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每个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不同,若自由选择,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无人问津。学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决定采用抓阄的方式,但成绩排名前200位的学生可自选1次喜欢的专业。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高考录取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学生入校后,经过1到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旨在减少学生因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专业选择,同时培养又“”又“”的人才。

  大类招生同时也有弊端,在细分专业上,不同学校的做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学分绩点)分流学生貌似公平,但却必然导致‘冷门专业’越来越冷,学生没兴趣、老师没干劲,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上学科发展瞬息万变,以前大家认为冷门的专业,可能几年后就‘热’了,如果社会没有相应的人才供给,对产业发展也相当不利。

  如何兼顾大类招生的优势,又能给冷门专业“补短”,确实需要学校做一些思量。无论是学分制、轮修制,还是专家所建议的调配学校专业设置、名额设置等等措施,我们不能说让100%的学生都达到满意,至少要满足绝大部分同学的诉求。专业关系到学子将来的就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规划和前程,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今后的均衡发展,绝不可以靠抓阄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