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道歉的是贾玲,反思的是娱乐圈

20.07.2015  12:37

  近日,贾玲恶搞花木兰的视频在网友中激起了不少争议,节目中她将花木兰塑造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道歉。7月18日18时,贾玲发表名为《辜负大家,对不起!》的长微博致歉,表示“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快报》2015年7月19日)

  贾玲终于就恶搞花木兰一事而道歉了,道歉虽然迟来,但是却是贾玲的反思和觉悟,更是对艺术的责任感。因此贾玲迟来的道歉也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值得称道。

  不可否认,贾玲恶搞花木兰,虽然主观并无恶意,但是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对花木兰的亵渎,对无数热爱花木兰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更是一种起源性的误导,贾玲能够反思到自己“由于无知和疏于学习”而错误地演绎了花木兰的喜剧形象,也是一种进步。

  但是,通读贾玲的通篇道歉,又分明强烈地感受到仿佛不是贾玲一个人的道歉,这样的道歉内容同样适合很多的明星,现在贾玲公开出面道歉了,那么其他犯过类似错误的明星们是否也该扪心自问呢,在急功近利的娱乐圈,在潜规则无孔不入的文化艺术界,还有多少恶搞民族传统文化的行为还在发生,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察觉到不合时宜呢?!

  在为了收视率,为了票房收入,为了艺术成绩的今天,透过贾玲恶搞花木兰现象的背后,道歉的是贾玲,该打板子的却不仅是贾玲,而是娱乐圈的演艺生态。贾玲恶搞花木兰,那么一关又一关的审查机制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进一步讲,不是贾玲无知和疏于学习,而是整个演艺圈将无知和疏于学习当成了时髦病得以发扬光大,如果艺术仅仅追求金钱和商业利益,那么,无知、无畏和疏于学习的就绝不仅是贾玲一个人。

  贾玲也仅仅是恶搞了一位实实在在的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很容易判别和判断,那么,对于那些“暗搞”英雄人物乃至善良的平民百姓的人怎么发现和识别呢,反过来说,对于一些介于英雄人物和非英雄人物之间的“不三不四”的历史人物和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该怎么样对待呢,比如一些影、视和剧等文艺形式恶搞玄奘以及《西游记》等怎么就可以容忍,这需要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出台更详尽的规定来避免。

  面对汹涌澎湃的电视综艺节目,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影娱乐,作为一名演员特别是明星该如何认清自己的才能,该如何善待自己的艺术追求,该如何善于拒绝种种诱惑,这是不仅是对艺人的艺术道德的考验,更是对如何做人的考验,当下,对于明星而言,重要的不是面对诱惑说“”,而是善于说“”,一个善于“闭嘴”的明星永远比夸夸其谈的明星对艺术的贡献更大。

  贾玲反思到自己“缺少学习”和“无知”,而“缺少学习”和“无知”的明星绝非贾玲一个人,明星们仅仅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而一举成名,功成名就,财富滚滚而来,更有甚者仅仅是因为脸蛋和英俊而吃香,但是更多的老百姓尽管很有学问和文化,尽管很努力,尽管很淳朴,但是依然默默无闻,这就是社会不公,凭什么明星就可以付出很少而回报很多,这其中的投机取巧、投机钻营和善于利用潜规则是多么普遍,贾玲恶搞花木兰犯错,也比被逼无奈,是娱乐圈的大氛围使然!

  正如贾玲所言,艺术无涯,传统有界,作为演员,应该时时刻刻把握好恶搞之度,仔细甄别什么才是真娱乐和真喜剧,时刻树立艺术的底线和“高压线”,对于民族文化应该心存敬畏,而不是随便改编和恶搞了之,当然,底线和敬畏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如果不喜欢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满足于仅仅将娱乐圈当成了谋生的手段和饭碗,如果习惯于浑浑噩噩度日,那么贾玲身上的错误还会在别的明星身上重犯,恶搞的事情就会继续发生。

  当前的综艺节目和一些电影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构,这从商业角度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但恶搞应该有个度,这个度不仅是衡量娱乐化节目的艺术标杆,更是做人标杆,这个度,不仅需要演员自己把握,更需要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来把控,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不厌其细的规则和制度,让艺人能够照本宣科地对照执行,否则,今天贾玲违规了,明天还会有“张玲”和“王玲”前赴后继地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