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捐遗体 病榻上九旬抗战老兵践行入党誓言

17.08.2015  19:40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17日南昌讯(记者 胡康林  实习生 汪海燕)三级解放勋章、中南解放纪念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在抗战老兵刘义忠的一个储物盒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抗日战争以来他得过的勋章和纪念章。

  如今,这位90岁高龄、已有66年党龄的抗战老兵,躺在病榻前等着那枚等了十年的“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他心中,这枚珍贵的纪念章不仅代表着一段历史,也代表着一种自豪,更表达着祖国对抗战老兵的关爱。


刘义忠老人签署遗体捐献自愿书

   父子二人签订“遗体捐献自愿书

入党宣誓的时候我记得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说要为党和国家献出最后一滴血,现在我就打算把自己的最后一滴血、我的遗体一并献出来,捐给国家。

  7年前,刘义忠被检查得了高血压,从那时起便经常在医院住院治疗。2015年年初,这位老党员又被查出患有慢性白血病。于是,他跟孩子们提出自己死后将遗体全部捐献给国家的想法。

  刘义忠告诉记者,他打算捐献遗体是受到龚全珍老人的影响。“看到甘祖昌少将的夫人龚全珍也签了遗体捐献书,就觉得同样都是老同志,应该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把有用的部分全部捐献出来,为社会做最后一点贡献!

  刘义忠的儿子今年也年过半百,以前在工厂工作时出过意外,导致右胳膊全部截肢,后又遭遇一次车祸,导致他腿上也落下残疾。虽然生活坎坷,但刘辉却很乐观。此次得知父亲想捐献遗体,他也表示一万个支持,并主动加入到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的行列。

  今年6月26日,刘义忠和儿子一起在病榻前庄重地把他们的名字签在了“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表”上。“到时候我捐遗体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来,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行列。

  刘义忠告诉记者,已经卧床多年的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走出病房,出去看看病房外的世界。“我现在行动不便,不能去别的地方,就想去红谷滩看看那里的高楼,去赣江边看看夜景。听说朝阳大桥开通了,还设有看夜景的地方,我也想去看看。

  受日军迫害 17岁选择参军

  刘义忠,祖籍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冀热辽抗战边区。17岁那年,还在读书的他加入到了抗日的队伍。

  “我们那地方是游击区,有共军、国军和日军三支军队,当时日军侵略中国,国军打共军,共军打日军。当时日军和国军到处都在抓人去当兵,躲是躲不过去的。而且当时我们受日本人迫害的太多了,所以最后我就参加了共产党的部队,去打日本人。

  刘义忠清楚的记得自己参军的日子是1944年正月初二。他说当天晚上和家人吃完饭以后,就跑出去当兵了。“那时候我才十几岁,虽然还在念书,但是私底下我就跟共产党的地下党联系好了,然后就参军去了。

  刘义忠回忆说,刚参加抗日战争,他被分配到了锄奸科。“锄奸科是专门抓汉奸的,给日本鬼子送情报的汉奸,抓到就杀。我们那时候有个姓刘的老师,就是被汉奸杀了的。


90岁高龄的老人刘义忠整理抗战时期的勋章

   第一次处死汉奸“出了一身汗

  “我记得我第一次抓汉奸的时候是17岁,那个汉奸外号叫‘牛大头’,专门给日本鬼子送情报的。那天是正月十七,刚过完元宵,我们就去抓汉奸去了。”虽然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但刘义忠的记忆力却非常好,他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处死汉奸时的情景。

  “正月十七的晚上,我们十几个人伪装成日本鬼子的样子,去我们所在的边区抓汉奸。我们就敲他家的门,说太君来了,让开门,然后就抓了牛大头,绑在村子里的树上。

  “正月里的晚上,我穿了好多衣服,我也不知道我当时什么感受,我只知道我出了一身汗。”说到第一次处死汉奸时的情景,刘义忠明显有些激动,拿手在胸前比划着。

  “你说那时候谁不恨汉奸啊,那时候日本人来中国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多苦,那些汉奸天天给日本人送我们的情报,每次遭殃的都是老百姓,谁不恨?”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说起汉奸,刘义忠依旧会恨的直咬牙。

  在锄奸科干了一年,刘义忠就被调去了抗战部队,并义无反顾地去报名加入敢死队,参加过多次战役。


刘义忠老人的荣誉

  荣获“三级解放勋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皖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刘义忠回忆说,解放战争初期,他被调到了部队做了一名通信员,后来当了司令部通信科的科长,并参加了东北解放(辽沈战役)、四平战役、中南解放战争等,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刘义忠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义忠被调去了防化科当化学兵,1983年转业后来到了南昌,在江西氨厂工作。

   祖国日益强大让人倍感自豪

  2015年,新中国成立66周年,从抗日战争一路走来的刘义忠,看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慨良多。“不是一个时代了,我们国家发达了,把第三世界都拉起来了。而且现在中国的军事也很强大,不像以前小米加步枪的年代了。

  在刘义忠心中,一直记着他第一次参加抗日战争时的情景。“我第一次打日本鬼子就是在我们县城,县城那个炮楼3、4米高啊,那会儿也没有大炮,我们敢死队冲最前面,没有东西(装备)啊,就顶着盖着湿棉被的桌子到炮楼底下,拿炸药炸。试了好几次才成功。

  而如今,国家军事力量的变化让他倍感自豪。“现在军事力量强大,不像以前落后人家就来欺负我们,现在国家的许多武器啊,包括化学兵都可以拿出来展示了。

  说起阅兵,刘义忠还讲了一个小故事。“53年国庆阅兵,本来我们化学兵也是要去参加阅兵仪式的,那时候我们连服装都发了,训练了三个月,可因为那时候化学兵是保密的,不能轻易出来的,所以后来就没去成。”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人摸了摸头发,似乎有点遗憾。

  老人的儿子刘辉告诉记者,每届的阅兵,他和父亲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每次看了都感到自豪。“我和我父亲都很期待今年9月3日的阅兵。

  “国家对老兵的政策越来越好

  如今,已有66年党龄的刘义忠大腿里还留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炮弹皮无法取出,虽然这使得他身患残疾,但他并不因此后悔参加过抗日战争。

  “这些炮弹皮就是那段历史的证明。虽然现在我是三级残废,但是国家没有忘了我们,会给我们发残疾金。而且现在国家对老兵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没什么担忧的。

  在病榻前,刘义忠不住的赞扬国家对于老兵的关爱,还向记者讲述了隔壁病房一位90多岁老兵的故事。“那个老兵比我大几岁,90多了,以前是国民党的兵,后来被共产党俘虏了,参加了共产党的部队抗日。

  刘义忠说,新中国成立后,那位老兵被分配到了南昌育新小学当教师,但后来文化大革命时因被发现曾经是国民党的兵,于是被发配到了工厂当工人。“最近几年,国家对老兵的关爱越来越多,那个老兵也恢复了抗战老兵的身份,现在属于退休老干部,国家都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