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家庭暴力莫做沉默羔羊

26.11.2013  20:15

   原题:家庭冷暴力问题凸显 遭遇家庭暴力莫做沉默羔羊
    遭遇第一次家暴如何应对?是否遭遇冷暴力而不自知?相关部门怎样“断家务事”?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记者调查发现,“家庭暴力”———这个让人闻之颤抖的名词,可怕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意识的缺失。

  现状

  冷暴力问题凸显

  鼻青脸肿的面部、鲜血淋淋的手臂……在三亚市妇联权益与儿童工作部的接访记录册上,记者看到了让人胆战心惊的照片,“这个女人特别惨,丈夫是二婚,打起人来不眨眼,拿刀砍老婆啊。”该部工作人员王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气愤不已,“这是人身伤害,公安已经立案了。她决意要离婚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亚市妇联接访家庭纠纷79件,其中30件涉及到家庭暴力。而这,只是家庭暴力的冰山一角。“许多妇女遭到家庭暴力能忍则忍,实在受不了了,才报警或者到妇联维权。”三亚市妇联权益与儿童工作部部长冯赛告诉记者,如果当事人不了解何为家庭暴力,或认为“家丑”不能外扬,迫于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不愿意公开,有意隐瞒,家庭暴力则很难被外人所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对“传统”的拳打脚踢等肢体接触式的家暴行为,“冷暴力”、“精神虐待”等家庭暴力问题逐渐凸显。冷暴力主要表现为夫妻间漠不关心对方,几乎没有语言和情感的沟通,停止或敷衍夫妻生活、不参与一切家庭劳动等。

  这种暴力是用精神来折磨对方,非常容易让受暴方患上抑郁症。“我们曾经接访过一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她老公不骂不打不理不吵,这样的冷暴力非常摧残人。”妇联工作人员说,相对于野蛮的肢体接触,这种冷漠对抗更为极端。

   困局

  司法部门难断家务事

  “许多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依附丈夫而生活。”冯赛说,这样的女性普遍不会要求或者同意离婚,妇联只能对夫妻双方进行劝解,但收效甚微。

  “有的丈夫写下保证书,但没过多久,又会出现暴力行为。”冯赛表示,拒绝家庭暴力,要从第一次家暴开始。如果受害者的态度不坚决,施暴者就会继续用“拳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家暴反复上演。冯赛提醒,遭遇第一次家暴后,一定要态度明确制止,及时报警求助,这样才能阻断家暴的循环链条。

  对司法部门来说,解决家暴问题并非易事。“夫妻吵架很正常,但采用暴力肯定是不对的。如果妻子被丈夫打一巴掌、踢了一脚,我们是否也要拿法律来惩戒呢?”大东海派出所所长张继兴坦承,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警方仍以家庭和谐为导向,争取使社会效果大于法律效果。“但情节严重的、受害者达到轻伤以上的,我们会治安拘留或者立案。”张继兴说,有的受害者既希望公安部门来干预和教育,又不愿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拘留或罚款。

   防范

  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在海南大兴天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冯桦看来,人们对家庭暴力的理解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司法认定家庭暴力的难度较大,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家庭暴力?对此,相关法律则显得偏为严格和抽象,亟待完善。”冯桦告诉记者,相关法律坚持的是底线原则,而非道义原则,对人的情感所受的伤害照顾不够。“我接到过这样一个案子,丈夫总是怀疑妻子出轨,要求妻子进门必须脱衣,让他检查。这样的情况,很难处理。”冯桦说。

  三亚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师咸卿认为,家庭暴力造成的伤害后果,不会止于暴力关系中的双方,还会延伸到下一代身上。“在孩子年幼时期,特别是人格形成阶段,家庭生活的影响很容易烙印在孩子身上。”家庭暴力会成为一种代际遗传,当妻子或儿女没有达到预期时,他会认为暴力能解决问题,因为这是当年父母的沟通方式。“我希望处理家暴时不仅治标,还要从儿童开始治本,让儿童在零暴力中成长。”师咸卿说。

  ■ 见习记者 赵优

  (中新网江西新闻11月26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