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朱德遇被活捉 距敌仅30来米
本文摘自《叶剑英传》,《叶剑英传》编写组编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寒冬腊月,冷风逼人。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和阻击下,冒着严寒,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路艰难前进。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了湖南省通道县后,中央部分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了红军的行动方向。会上,毛泽东鉴于红一方面军渡湘江所受的严重损失和蒋介石在湘西靖县、绥宁、武冈一带企图围歼我主力红军的部署,建议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经过激烈的争论,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多数人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博古、李德等坚持原议。红军继续前进,于12月15日占领了贵州黎平县城。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会议经过争论,否定了博古、李德坚持按原定计划,往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决定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向贵州西北前进。黎平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中共中央决定部队进行整编,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合编为军委纵队,确定由总参谋长刘伯承兼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兼一局局长,负责指挥行军作战。
为了贯彻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研究制定了抢渡乌江、占领遵义的行动方案。1935年1月7日凌晨,先头部队占领遵义城。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进入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会议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
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纵队未单独设立司令部,由总司令部兼理。据黄鹄显、曾三、吕黎平等回忆,叶剑英在总司令部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作战,日夜守候在作战值班室,处理紧急军务。他拖着带伤的身体,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他负责军委纵队的工作,还要领导军委一局的工作,每天不但处理大量上报下达的文电,有时还亲自起草电报。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起草电报喜欢用毛笔写,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完后又一字一句点着看,认为准确无误了,然后写上“剑英”二字。他常对军委总部的参谋人员说,一字之差,可能会关系到部队同志的生死存亡,写好后一定要多看两遍。参谋起草的电报,他一字一句修改,有时只留下头尾,内容几乎全部改写,改完后,送给参谋重抄,然后他还要认真看两遍,才签字发出。有的参谋人员不懂电报中的韵目代日,地支代日代时,他不厌其烦,把着手教,帮助参谋人员提高工作能力。
叶剑英十分关心遵义会议的进展情况,当他得知会议的结果时,十分高兴。他衷心拥护会议的正确决定,拥护毛泽东的领导,连夜向部队传达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向川南土城赤水方向开进。一天,中央机关行军到一条山谷时,突然从北边半山坡上冲来敌军一个连的兵力,向中央机关人员猛烈开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在敌射击圈内,情况非常危急。中央机关人员只好躲进一条流水沟里。过了一会儿,敌军吹起冲锋号,冲下山来,高喊:“活捉朱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率队从后面跟了上来。他当即下令:“通信排跟我来!”亲自带领一个排迅速冲上南面的高山,集中火力向北边压下来的敌人还击。敌军遭到阻击,摸不清底细,不敢再往下冲。双方对峙了一阵,敌军退去。中央机关转危为安。大家说:“好险呀!要不是叶参谋长及时赶到,我们就要吃枪子了!”(访问范希贤、李质忠,颜太龙谈话记录,1987—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