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乐:道声“尊重”,说点“人性”

27.02.2014  11:15

  【乐叔说道】

  “尊重”不是人,应该说她不具备人的性格特征。“尊重”不吃人间烟火,应该说她没有人的七情六欲。但没有了人,“尊重”从何谈起?既然“尊重”与人有关,她长点人样,有点“人性”,我们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尊重”挺喜欢名誉,也追逐利润,其人之“功利性”十分鲜明。

  “三顾茅庐”这一壮举,铸就了刘备“求贤若渴”之光辉形象,孔明先生也被这一“尊重”感动得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尊重”,也促使孔明先生签下了献身于蜀国的“最佳卖身合同”。火烧新野、鏖战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一个个辉煌之战绩,让刘备尝到了“智力投资”之甜头,“尊重”给蜀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假如孔明只是一个“臭皮匠”,不懂得治国之方略的话,我想刘备陛下也会“三过其家门而不入”了吧!故刘备“尊重”的是孔明的才干,其“功利性”也就超然若揭了。

  “尊重”也好以貌取人,不希罕内在之美,具备人之“庸俗性”。

  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晏子三尺矮小之身躯,遭遇了楚王“狗洞门”之礼待。后晏子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与善变之急才,才免于被辱,得到楚王之“尊重”。楚王三宫六院之美女如云,让“尊重”与“美貌”挂上了钩,足见他老人家眼界之庸俗。因此,这种“老古董”不能统一中国,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貌美者备受“尊重”,貌丑者遭受鄙视与遗弃,“尊重”的“庸俗性”也就跃然纸上了。

  “尊重”更喜欢欺软怕硬,阿谀奉承,是人类经典的“马屁精”。

  秦二世之丞相赵高,曾导演过一出《指鹿为马》的好戏。秦二世胡亥,堂堂大秦之天子,掌握着“生予死杀”之大权,竟然被赵高这小子玩弄于指掌之上而没有得到一点“尊重”,何故?胡亥昏庸无能、软弱可欺是也。胡亥的臣子们也懂得赵高小子的“恐怖政策”,在大殿之上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把“鹿”“尊重”为“”,这是赵高的“强硬策略”得到了“尊重”的最好实例。鹿乃鹿,马乃马,把“鹿”“尊重”为“”,开创了中国“拍马”历史之先河。就这一点,难道“尊重”还不算人类之“马屁精”吗?

  有道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类生存的最大技巧首先是学会“”。“”向安全之地,“”向富贵荣华之所,“”向金碧辉煌的权力宝座,你才知道什么叫“人性”,然后你才懂得什么叫“尊重”!

  至此,我们应该明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但有时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