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保生:宜春工业、农业、旅游业“三升级”适应新常态

26.01.2016  15:26

宜春产业“三升级

  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为此宜春提出了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思路清晰,路径明确。现在,工业上,宜春的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再生铝、陶瓷、光电等产业大部分已经实现线上交易;农业上,油茶、肉牛、有机、富硒、休闲农业五大产业,特色鲜明;旅游服务业上,今年宜春被评为全国20个“生活最幸福城市”之一。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结构决定发展的质量与潜力。我们始终把产业升级作为发展升级的核心要义,宜春市委以1、2、3号文件出台推进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升级的意见,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月21日,宜春市委书记邓保生在面对中国江西网《“”说江西这五年》采访团队的提问时,这样回答。

  据了解,宜春全市列入省级重点的产业集群数全省第1,其中工业10个、农业15个、旅游4个、物流2个,这是发展的潜力与后劲所在。邓保生说,宜春将将紧抓“三升级”不放,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宜春市委书记邓保生

   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高新产业

  邓保生认为,“三升级”首先是工业,兴工才能强市。2015年预计宜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70亿元,增长9.4%,主营业务收入3700亿元,增长9.2%,利税470亿元,增长10%。宜春的产业门类较多,结构均衡,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宜春一些与消费相关的产业,如锂电、医药、白酒、食品等都保持了较高增长。

  推进工业升级,宜春坚持“两条腿”走路。首先是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建陶、纺织、花炮等,通过技术改造,促进老树发新芽。其次是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紧紧扭住锂电新能源等10个省级、硬质合金等10个市级重点产业集群,尽快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园区。

  未来的宜春,牢牢抓住产业发展时机,大力构筑科研创新、检测、金融、交流、人才信息、产品交易、招商七大平台,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四大基地,朝着“亚洲锂都”的目标迈进。

   建立示范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也在打造新优势。宜春素有“农业上郡,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苎麻生产基地。在今年上海“农展会”上,宜春参展团被大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14家企业产品被授予金奖。从数据上看,2015年宜春市五大产业增速和规模均超历史。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23.58万亩,增长20.9%;有机基地面积81.36万亩,增长51.2%,已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产品496个,占全省40%。

  宜春还利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全覆盖的有利条件,抓好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丰城、高安、上高、明月山富硒产业带,积极建设袁州、靖安、奉新、宜丰、铜鼓、明月山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形成“接二连三”新业态,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做靓旅游文化品牌 发展旅游新格局

  宜春是‘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禅宗文化源远流长,月亮文化浪漫典雅,温泉文化独一无二,好人文化享誉全国。

  邓保生表示,宜春将围绕“山、泉、禅、农、月、古”六大资源,加快推进明月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温汤镇申报世界温泉健康名镇、靖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樟树筑卫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双核三线四游”发展格局,做靓“月亮之都、禅宗圣地、温泉之乡”旅游品牌。

  有筑卫城遗址、吴城遗址等4503处历史文化遗址的宜春,位列“2015年中国大陆城市‘氧吧’50强”前20位。2015年宜春市新签约旅游项目15个,投资总额95.3亿元,新开工旅游项目10个,投资总额40.5亿元,在建项目66个,投资总额488亿元,累计进资129亿元。前三季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1.42亿元,同比增长39.59%。

  “新常态既面临新挑战,也孕育新机遇。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工业升级、农业升级、旅游服务业升级,宜春必将迎来更加光明广阔的发展前景。”邓保生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