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邓小平为何事非常不满连说3个“繁琐”

12.10.2015  17:37

  核心提示:据当时参加招生文件起草工作的杨学为回忆,在最初报送给邓小平的招生文件草稿中,有关政审的内容写得很详细,“乱七八糟,能想到的都写上了。”结果邓小平看了之后非常不满,连说三个“繁琐”,大笔一挥全部抹掉,然后自己重新起草了一段,简简单单就两条:一是为革命而学习,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再一个就是不要看出身,要看本人表现。

  1977年8月4日早晨,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 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11月02日第A08版,作者:佚名,原题:恢复高考570万考生的1977(本文是节选)

  1977年8月13日,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教育部在北京再次召开高校招生工作会议,重新部署当年招生工作。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次招生工作会议开得异常艰难,从酷暑难耐的8月中旬一直开到金风送爽的9月底,历时44天。会址也一换再换,最初在北京饭店,中途移师前门饭店,最终在友谊宾馆结束。

  据《人民日报》驻会记者穆扬日后回忆,虽然有邓小平的指示,与会代表仍然分歧很大。一部分刚刚复出的代表希望尽快恢复高考,但他们心存顾虑,不太敢讲话。各省招生代表团的实权人物则多数来自军宣队和工宣队,他们坚持继续按过去的方针办事,“每天一开会,大家就争论不休。当时教育部领导没有摆脱‘两个凡是’和‘两个估计’的影响,迟迟不敢表态。

  在1971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姚文元、张春桥等人曾形成《会议纪要》,称“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知识分子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就是著名的“两个估计”。

  参加过1971年会议的穆扬深知“两个估计”出笼的背景和过程,因此更能体会揭露和推翻“两个估计”对于恢复高考的重要性。为此,他找了6名参加过1971年会议的人座谈,写成《全教会“纪要”是怎样产生的?》,作为内参报送中央。

  邓小平看过材料后颇为恼火,9月19日,他在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明确指出,“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教育部不要受此影响裹足不前,要“争取主动

  据当时参加招生文件起草工作的杨学为回忆,在最初报送给邓小平的招生文件草稿中,有关政审的内容写得很详细,“乱七八糟,能想到的都写上了。

  结果邓小平看了之后非常不满,连说三个“繁琐”,大笔一挥全部抹掉,然后自己重新起草了一段,简简单单就两条:一是为革命而学习,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再一个就是不要看出身,要看本人表现。

  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使得招生工作会议形势很快扭转,9月25日,会议宣告结束。教育部形成文件上报中央,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转业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均可报考。

  10月21日,招生办法以中央文件形式通过新华社等媒体向社会发布。一纸看似普通的红头文件,顿时点亮华夏大地。

  那一年的高考由各省单独命题分头组织,最早开始于11月28日,最晚结束于12月25日,那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季节。然而在570万名考生的记忆里,那个冬天是火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