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用哪两个字评价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

25.05.2015  12:38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3年2月1日第07版,作者:佚名,原题为:《邓小平“两个字”语言艺术》

  邓小平语言很有特色,就是简洁、明了、直接,他从不喜欢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在他看来,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练,他讲话基本上没有形容词,一矢中的,提纲挈领。

  比如他的孩子们问他:“你在太行山坚持抗战做了些什么?”他回答只两个字:“吃苦。”谈到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也是两个字:“合格。

  “文革”时,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1973年2月邓小平被叫回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问道:“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他回答道:“等待。

  1977年8月初邓小平提议召开并主持的全国科教座谈会,是“政治”与“业务”关系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会上,有科学家提出每周应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邓小平提出:“要保证科研时间,使科研工作者能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去。会上提出一周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我加了‘至少’两个字,你们又加上‘必须’两个字。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邓小平在北京找周惠谈话。在“文革”的浩劫中,他戴着反党、反中央、反毛主席分子的帽子吃尽了苦头,历尽了磨难。看到周惠满头白发,沧桑的面容,邓小平只用了“遭灾”两个字概括总结了过去。然后,不费枝节,直奔主题,派周惠去内蒙古工作,并让他直接抓班子建设,把工作搞起来。

  1979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在会谈时,他问邓小平能三落三起、重返政坛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的回答还是两个字: “忍耐。

  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决赛的前一天,邓小平特意询问起他们比赛的情况,聂卫平汇报了面临的情形: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国赢了,第二届擂台赛日本志在必胜,请出了成为九段以后尚未和中国棋手交过锋的超一流棋手武宫正树、大竹英雄作为双保险。开赛不久,中国队赛得只剩下他一个人,而日本队参赛的人数损失还未过半。他面临着一个人对日本五名棋手的严峻局面。听过聂卫平的描述,邓小平说了两个字: “哀兵。”我们平常讲哀兵必胜,而他不讲“必胜”。他是希望聂卫平能赢,但他又没说“必胜”,是不想给他更大压力。结果聂卫平在接下来的实战中,以一当十,拿下日本五名棋手,最终还是赢了。

  此后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总结道:解决中国的问题,除了“发展”,别无选择。 (据《山西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