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全面解析伟大的历史转折

26.09.2014  14:25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1973年2月22日,邓小平一家回到北京,住到西郊马神庙附近的花园村,一个新盖的大院东边最后一栋灰色两层楼房里。

  从2月下旬到3月初,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恢复邓小平工作问题。3月9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讨论情况,提出政治局认为需要中央作出一个《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发到县、团级党委,向全党及全国人民通报此事。3月10日,毛泽东批示“同意”。这个决定即于当天发出。

  此后,周恩来在玉泉山3号楼做全面检查治疗两周,病情趋于稳定后,即于3月28日同李先念等一起同多年不见的邓小平会面。29日,约邓小平到毛泽东住处开会,同毛见面。根据毛的意见,对邓的工作安排,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定:“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有关重要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据:《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第585页;《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274页。]

  4月1日,周恩来即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负责人会议上宣布了上述决定。周恩来指出:如果不是把林彪、陈伯达的问题揭发出来,不是粉碎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胜利,邓小平同志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1页。]

  随后,周恩来、邓颖超在玉泉山3号楼同邓小平、卓琳会面长谈,共进晚餐。接着,安排邓小平公开露面。

  1973年4月12日晚七点半,人民大会堂一楼宴会厅灯火辉煌,周恩来在这里盛宴欢迎视察柬埔寨解放区后来到北京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出席宴会。这是自1967年邓销声匿迹以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同中外人士会见。虽然他坐的位置并不显眼,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没有说一句话,甚至还显得有点孤单,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感觉到他重新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分量。

  诚然,这只是一件事情的开始。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状况,正如毛泽东有一次向外国客人所说,“我们现在有领导危机”,总理身体不好,叶剑英身体也不好,还有他自己也已年迈,“只有他(邓小平)算一个壮丁。”[毛泽东会见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的谈话(1975年9月24日)。]处在长期内乱中的中国,正需要邓小平这样精力充沛而又成熟老练的政治家。周恩来在1973年秋天向外国客人谈到邓小平时说:这是一位将来会成为很重要人物的领导人。[转引自《周恩来传》,第2081页。]

  邓小平复出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又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地把邓小平推到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安排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进中央政治局,是1973年12月毛泽东在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毛在政治局会议上、在同政治局部分成员谈话中多次作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