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时光

25.04.2014  11:06

  23日是读书日。类似的节日太多,阅读也不过平常事,所以并不以为然。有一搭没一搭看着中央电视台给获得中国好书奖的作者和出版社颁奖,当看见那本《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时光。

  这样的时光要从儿子八个月时算起。

  那时住在向同事借的集体宿舍的单间,婴儿车经常放在屋子外面的走廊上,下班回家远远就看见他了,所有的辛苦都抵不过这一刻的幸福。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常常坐在走廊上,把他抱在怀里,拿一本婴儿画报,也不管他是否能听懂,一遍遍给他讲善良的小白兔被大灰狼欺负一类的故事,他总是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画报,听得很专注。每当他哭闹,我就拿起画报说,讲故事喽,他立刻就安静了,屡试不爽的神奇效果让我经常得意自己哄孩子的绝招,一月一本的婴儿画报被翻得破旧不堪。

  对故事有了兴趣,我的任务更重了,每晚不讲二十分钟以上不睡觉。有时候讲着讲着自己就被催眠了,半天没有声音了,小家伙就爬过来摸我脸说,妈妈,你打瞌睡了?看他毫无困意求知若渴的样子,只好说没有没有,继续打起精神看看和小兔子赛跑的小乌龟走到哪了。有时候看他昏昏欲睡了,我把书放下,准备关灯睡觉,他却一下醒了,并用小手把眼睛撑开说,我不困还要听,让人好气又好笑。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嘟嘟啦国王的故事,一岁半的孩子居然倒背如流,反复讲给我们听,还讲给小朋友听。长大后放录音给他,有些吐字不清的地方,问他想得起么,笑着摇头。还有那两本图画版的唐诗,几十首背得一字不差,现在却忘得一首不剩。但从此,却爱上了阅读。

  后来,婴儿画报换成了幼儿画报,换成了四大本的少儿百科全书,几十本少儿版的世界名人传记等等,尤其痴迷历史、天文科普书籍,以至好长一段时间信誓旦旦说将来要当天文学家,还被他吵得买来了天文望远镜……八岁时带他去北京,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参观天文馆。尽管初中以后就不提这个理想了,但无论谁有什么天文知识问他,还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不知天高地厚地向小伙伴宣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好象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有一会儿没见人影,结果发现他趴在床上,在看一本很厚的书,过去一看吓我一跳:《史记》!而且是文言版的!我确认他不是在发呆后问他,能看懂吗?他说,偶尔能看懂一两句。咦,看那么久才看懂一两句,够有耐心!

  儿子从小学到中学那几年,是我工作最忙碌的几年,出差的时间比较多。每次出去之前或在外地打电话回家,问他要什么礼物,就说要买书,虽说专门去找书店买书带书有些麻烦,心里还是很欣慰,他书架上现在还摆着我当年辛苦从北京买回的六大本英文版《哈里波特》。当然,他最爱的还是那套漫画书《名侦探柯南》,很多书都送人了或处理了,这套一定要留着,还有那套给他很多启示的名人传记。

  再后来,他读什么书就不用我管,也不是我能左右了。每次放假回家,总要抽时间陪他上书店,挑一堆的书,有些出乎意料,认为他肯定不会看的书,却一本也不准减,我的任务就是付款!而且每次还有一两本是给我准备的,电话里也常向我推荐书目,怕我跟不上时代和年轻人的节奏,由此我看了笛安和安东尼等年轻作家的系列作品,对80及90后的思想和生活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和儿子的相处也大有帮助。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儿子长知识、长见识,遇事从容。如今他独自飞赴万里之外求学,学习、生活安排有序,我虽时时牵挂,却也安心,因为阅读。(钟定娴)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