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曾给市民“发红包”的国家和城市

28.02.2015  11:35

据新华社消息,去年香港政府财政盈余高达638亿元(港元,下同)。港府库房有大幅盈余,被港人俗称的“派糖”纾困(即一次性津贴和减税等纾困措施),自然成为财政司顺应民意的必然动作。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布任内第八份财政预算案,推出多项惠及中产和基层的措施,包括340亿元的一次性纾困措施,薪俸税退税上限提高到2万元,子女免税额增加至10万,公屋租户免租1个月等,以减轻市民负担、刺激消费、稳定经济和保障就业。

港府派糖:从各阶层“雨露均沾”到向中产阶层倾斜

媒体评论香港此次“派糖”,受惠最显著的是中产阶层。从各项纾困措施而言,可说各阶层“雨露均沾”,其中又以中产受惠程度最为显著,一改过去多年纾困措施向基层倾斜的惯例。这一改变,相信与两点因素有关,一是中产长期已有“交税多、福利少”的怨言,二是过去一年的政治事件及眼前的政改宏图,均突显了中产阶层中流砥柱、稳定大局的作用,政府在施政上要多倾听中产声音、多照顾中产的需要,已是不言而喻。

从近年“派糖”受欢迎和受关注的程度看来,也说明相关措施并非无的放矢、“乱派一通”,而是确有其实际需要,不少市民和家庭在收到“”后确实可以有较宽裕的条件去做一些平日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如为子女改善家中学习设施、进行更多的家庭亲子共融活动等,在消费、经济之外更可达到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目的。看来这颗“”是派得物有所值的。

梁振英去年曾否认港府将“派钱

香港应否学澳门再派钱”曾成为香港茶楼里的热议话题。香港特首梁振英去年发表《香港家书》强调,“派钱”政策将告一段落。他强调,“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早在2011年, 香港政府曾效仿澳门政府做法,向全体居民每人派发6000港元。不过,由于该措施实施后,香港社会出现一些反对声音,港府之后再没有向市民派过现金。反对意见称,香港政府派出的2000亿港元,足够建设30间科技大学或玛丽医院,市民一旦习惯派钱,对派钱有预期,会“摊大手板”,此举违反香港核心价值,香港人应该自力更生、勤奋上进、努力工作。

盘点那些曾经“发红包”的国家和城市

澳门:自2008年开始 已多次给居民派发现金

澳门特区政府自2008年起直接向民众发钱,当时每名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元,非永久性居民发放3000元。2014年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9000元,非永久居民5400元,并继续发放敬老金7000元。崔世安表示,特区政府将按计划,将向社保基金额外注资135亿元。另向合资格的澳门居民开立公积金个人账户,每户注入1万元启动金,建议明年继续向每户额外注入7000元“预算盈余特别分配”。

澳门的“派钱”被人指责为“懒政质疑”,回应称这是政府顺应民意。澳门大学社科及人文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陈建新博士认为,懒政这种说法实际是老生常谈,从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要关注实施该项政策的原因,并非纯粹讨好市民。同时,陈建新认为,很难界定是否有借鉴意义,即使在澳门本地,现金分享计划实施初期也遇到阻滞。澳门和香港实行的是量入为出的财政体系,但内地有些地方政府并未做到这一点,有时甚至是支出大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贸贸然派钱显然不行。

除香港、澳门之外,内地城市三亚、东莞、深圳、宁波、南京、上海等都曾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发过红包,其中多是为了抵御通胀向低收入户籍人员发放的“临时生活补贴”。

沙特新国王庆祝登基 派发210亿英镑“收买”民心

据外媒报道,沙特新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为庆祝自己登基,决定向国民发出总额高达210亿英镑(约320亿美元)的大红包,具体的措施包括:国家公务员、军人、退休的公务员、及领取政府奖学金深造的学生都可获得相等于两个月工资的,特殊需求人群和低保人群也都能拿到额外补贴。一些专业人士协会、文艺经济体育俱乐部等也都可得到拨款。

他在Twitter上写道:“亲爱的臣民,你们值得获得更多。无论我发多少钞票,都无法匹配你们的价值。”沙特500多万就业人口当中,有300万人是公务员。公务员平均月薪是2400美元,加上交通津贴、房屋津贴、加班费等,一些资深公务员每月收入可高达4800美元或更多,因此,现在是大部分沙特阿拉伯人的欢庆时刻。

瑞士议员提议给全民发钱

2012年4月,瑞士一位议员西格提交一份修改宪法的提案,要求政府给每位瑞士公民发放一份基本收入,无论是否有工作,理由是为了让人们更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

这份被称为“乐土”的提案要求政府向该国所有合法居民发放无条件基本工资,每人每月2500瑞士法郎(约合1.7万元人民币),无论此人工作与否。瑞士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给全体公民发工资的国家,也意味着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约1/3的财政收入将会成为“无条件工资”。对于瑞士民众来说,则意味着每年3万瑞士法郎(约合19.5万元人民币)的稳定收入。

(腾讯新闻综合大公网、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中国新闻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