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中国 那些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手工食物
在快节奏的今天,等待阳光雨露的蔬菜,体味厨房食物的本香,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用古法手工慢慢制作,但却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手工食物。
1.先市酱油——手酿的甘醇
先市酱油
中国烹饪离不开酱油,它承载了手酿的温度与甘醇。然而,真正的手酿酱油,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它需要天时地利,且费时费力,精心之外还须数年的时间,与只需数小时便成的化学浸出酱油大不相同。
晒露缸整齐地摆放在赤水河边,成为四川先市一道飘着酱香的风景。先市古镇有酿造酱油得天独厚的优势,清纯的空气和充足的日照,为晒露缸里的酱坯提供了活跃的天然菌种。
先市酱油
“搅晒成油”是酱油酿造中,时间最为漫长也最需依靠自然的环节。一般需要3年的时间,好的酱油则多达四五年,甚至更长。右图中的师傅正用手检查发酵程度。左图大缸中放置的是浸出酱汁的竹制工具:秋子,工作人员正从其中舀出已制成的酱油。
先市酱油酿制三五年的可以卖到百元左右;优质的酱坯在晒露达5年后,再放入大口的瓦缸中在太阳下晒,让水分蒸发,浓缩1~3年,这样的精品就要卖到五六百元一斤,堪比五六百元一瓶的名酒,“卖给成都、重庆的有钱人、有权人用以佐餐”,成为奢侈品。
先市酱油
手酿的酱油,每一滴都是从多年发酵的酱坯中渗透出来的,因而像油一般珍贵。要知道,其中蕴含着大自然的万般变幻,甚至,还携带着人类共同的乡愁。
如今,中国市场上酱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酿造的,一种是配制的。所谓“配制酱油”就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混合一种叫作“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调味剂,再与各类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
抛开中国社会存在的日益深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谈,“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正高速无情地在这个同样高速无情地运转着的社会上,斩杀古老的技艺,劈碎悠闲的生活。